李明霞
一、尋根傳統——文字源頭
陶瓷印作為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藝術,有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他不但結合了陶藝制作,而且其印面呈現的文字還緊密的聯系了篆刻藝術,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文字起源于刻畫符號,而這種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陶本身就包含有審美意味,先民在制陶時用簡單刻畫的線條裝飾在陶器上,其偉大的創造性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學者都認為這些刻畫符號是漢字的一個源頭.而在印章的歷史長河中,最早的印章是從泥巴上開始的。中國因陶瓷而聞名世界,以陶瓷做印,才是真正意義的中國印。由于陶瓷印獨特的藝術魅力,筆者心里慢慢的萌生了把陶瓷印藝術傳承給孩子們的愿望……
二、著眼美育——時代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也必然發生重大的變革,當下的要求是對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對于傳統文化的復興,對文明自信的倡導。而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曾多次出臺支持陶藝教育發展的相關文件,陶藝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凸顯和重視。決定孩子應對未來社會挑戰的關鍵能力,其實就藏在了以陶藝為載體的素質教育中,因為它有著其他藝術教育形式所沒有的獨特優勢。而陶瓷印藝術不但結合了陶藝制作,其印面呈現的文字還緊密的聯系了篆刻藝術,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其制作的安全性,豐富的造型非常適合兒童學習,尤其是兒童無窮的想象力賦予了陶印創作的豐富性和可能性,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加強少年兒童藝術創作和審美的能力,可以說是集審美與創造、藝術和技術于一體的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陶瓷印從設計與布局到制作與創作,其造型、圖案、釉色紋樣都呈現出豐富多元的面貌,陶瓷印的魅力之處,還在于它不僅是一個靜態的、觀賞的物體,更輝映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記事脈絡、如果說陶瓷是人類文明的見證者;那么可以確定的是,陶瓷印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更加需要得到傳承和發展,這是中華兒女“重拾文明自信”的基礎。
三、陶土文化——天趣天成
70后,80后的人們有著極深的體會和回憶,那時的童年是在和泥,上樹,趟河等親近自然的游戲里愉悅度過的,科技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無疑給人類帶來的是更方便更美好的生活,反觀快節奏、高品質的生活也使我們與自然漸行漸遠,現在城市里的孩子抬頭便是高樓大廈,低頭就是手機電話,而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和他們更是相去甚遠,想在繁華的都市里尋找一掬泥土真是難上加難。泥土——我們人類發展的萬物之源,我們用泥土創造了生活中的萬物,泥土也孕育著我們,泥土本身蘊含的精神就值得孩子們去學習和體會。現在的孩子從來缺的就不是“更好、更高科技”的產品,而是這是最自然、質樸、原始的元素。我國的篆刻藝術,源遠流長,而近年來,我國的印壇也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面臨著少年兒童可貴的學習熱情,用陶土制印,其較強的操作性和安全性實在是親近自然,學習書法,篆刻的首選。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各級部門的理解支持下2018年10月開始了陶印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可是,少年兒童陶印制作和創作教育教學在國內尚屬空白,在地處偏遠的西北更可謂是“陽春白雪”。起步之初,步履維艱!面臨著缺乏設備和材料,缺失課程體系構架,缺乏陶印的完整制作與燒制的技術,缺失學術支持等等困難。
只要有樂于做的人,有一顆熱愛的心,更有一種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與責任!面對這些困難,西關街小學陶瓷印教學團隊迎難而上,學校自籌經費10萬余元購置電窯及練泥機、教學用泥,邊實踐邊梳理、邊提煉,為課程教材做準備,取經學習;無數個夜晚,他們在研究篆刻技法;研磨陶藝制作;帶領孩子們精雕細琢;他們就像工匠,穿著大褂,雙手沾泥,守在電窯機旁,滿心期待著那一方方神奇的陶瓷印……經過了近一個學期的探索與實踐,終于帶領學生制作出了具有一定藝術水準的作品!孩子們精心篆刻與制作的一方方的陶瓷印,雖顯稚嫩,但卻充滿著無窮的創意。
西關街小學陶印課程雖然剛剛起步,但卻小有成就。其后的一年中,其陶瓷印課程及作品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及支持;這一年,陸續參加了由省市區舉辦的各項活動。在青海書法家協會舉辦的“香水泉”青海篆書篆刻展中的陶瓷印作品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其陶瓷印藝術課程受邀參加了省文化館的“2019年韓國青少年記者中國行”交流活動;在“三江源生態保護公益活動”中為全國各界公益人士贈送我校的陶印作品;在“西寧市改革開放40年教學成果展示活動”中,西小學子在晨光下,一臉專注地調泥、制泥坯、篆刻印面,精美的作品吸引了許多人駐足觀看;韓美林夫人為美林教室落成西關街小學,蒞臨西關街小學校參觀了陶瓷印藝術成果;在西寧市第三屆中小學校園藝術文化節榮獲優秀藝術實踐工作坊;這些活動更加激發了其陶瓷印課程教學的內勁,使其陶印教學及作品更加豐富和成熟。在得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書協、西寧印社、城中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國著名書法家、篆刻家王鏞先生題寫“青海陶印社”的這塊珍貴的題匾于2019年3月份落戶于西關街小學,這一切為學校陶瓷印特色課程推進積蓄了更加雄厚的力量。
四、浸潤文化——弘揚傳統
陶瓷印是一個綜合了書法,文字學,繪畫及美學的傳統文化;其內容包羅萬象,異彩紛呈,獨特的技巧性與趣味性在實際操作過程里不但使少年兒童得到了手,眼,腦協調的鍛煉,而且在印面創作與篆刻中也感受到了我國的篆刻藝術,陶冶了情操,沐浴了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當一方由孩子們自己制作,創作的陶瓷印作品燒制成功,當印面那紅白相間的文字躍然紙上,當學生手捧著耗時良多,得來不易的印花時,相信他們已然沉醉在陶藝制作,制印,刻印,學習古文字,了解我國悠久歷史文化這一系列的活動中。用陶瓷印的制作和創作為載體一方面喚醒、開掘與提升了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另一方面在傳承文化,復興傳統文化,倡導文明自信中起了積極地導向作用,在了解和認知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提高了探究的濃厚興趣,也為以后的傳統文化傳承打下了堅實而深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