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的道德傳承,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融通和包容,是中華文明思想精神的凝結。而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和保障,文化自信應該建立在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刻理解認知的基礎上。本文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其與文化自信二者間的內在關聯,在了解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更好地宣揚文化自信,從而使中華民族文化價值觀植根于中華兒女心底。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文化自信”;內在關系
文化自信是一種自發性的民族心理活動,是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對自身文化產生敬畏感的凝聚。文化自信是國家能夠持續穩步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中國傳統文化則是文化自信的主要來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創造輝煌的中華民族文化價值觀。
1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內涵是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
1.1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促進文化自信的持續發展
文化自信的主要來源是中華兒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在世界歷史更迭的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二十六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態,持續至今的文化形態僅剩八種,其中七種文化均曾摻入其他文化的雜質或短暫性地被另類文化所侵占,只有中國傳統文化一直處于持續發展和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歷史的長河可以充分證明中國傳統文化的頑強生命力,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經得住時間和觀念的嚴酷考驗,并在時代發展的歷程中不斷改革創新,與新時代的特征相融合。正由于中國傳統文化這種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可以為我國的文化自信源源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從根本上促進文化自信的持續發展。
1.2中國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持續增強的必要因素
黨的十九大指出,文化自信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意識,便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發展。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已經成為我國的重點文化政策內容。人民藝術家王蒙曾經指出,“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際上也闡明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它們是一脈相承的。”任何形式的文化自信均建立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因為國家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斷對傳統文化的批評和再吸收過程中逐步改進發展的。若要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必須先傳承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1.3中國傳統文化是文化軟實力的重點體現
在現代社會,國家實力不僅體現在軍事、經濟和政治等硬性方面,也表現在文化價值、文化意識等軟實力方面。傳統文化不會直接推進國家的發展進程,但可以直接影響國家硬實力的發展,屬于國家綜合實力中的核心實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強調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與現階段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理念保持步調一致性。中國逐步增強的綜合國力也用實踐證明了文化軟實力這一因素對于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性。傳統文化并不意味著要恪守舊規,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批判性地改進與吸收,弘揚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增強文化自信。
2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是文化自信的必要依據
2.1從廣度來看,中國傳統文化百家爭鳴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家、法家、墨家、道家四大主要學派。西漢時期董仲舒崇尚儒術,而漢文帝漢景帝推崇道家,國家因為修生養息而興盛發展,后續隨著傳統農業和小手工業行業的發展,墨家的兼愛非攻成為農民所崇尚的傳統理念。各學派均隨著歷史長河的發展不斷創新,發揚光大。東漢傳入的佛教也被我國的傳統文化所開懷接納。宋代后三教合流,儒教佛教道教三家思想相互滲透,是我國哲學思想史上的飛躍。我國傳統文化包容性和發展性均是極強的,各文化的有機交互是文化自信發展的必要依據。
2.2從深度來看,中國傳統文化滲透性強
在歷史長河的流淌中,儒家思想、科舉選拔等文化影響了歷代君王。比如說西漢昭帝追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到東晉時皇帝親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詔必須避諱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對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禮并為孔廟題字等,歷代君王對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規格不斷提升,多民族均被儒家文化所感召。傳統文化除卻在國內影響了多民族,也逐漸滲透到了周邊各國。譬如說,日本遣唐使來中國學習文字、茶道、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韓國人民在五月初五舉辦江陵端午祭等。中國傳統文化輻射面廣,滲透度深。
2.3從高度來看,中國傳統文化契合未來發展準則
從古代西漢的絲綢之路到現今的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始終秉持著和平的發展觀。秦漢時期中國軍備完整,僅限于防備邊境游牧民族。明代鄭和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播遠洋,和平友好地與東南亞國家相處。現今由于網絡文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經濟、文化聯系越來越多,必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講求和平共贏。中國傳統文化的和平觀與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相契合。
3結束語
文化自信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要增強文化自信,必須要潛心理解中國傳統文化,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與創新。中國傳統文化具備蓬勃的生命力,是文化軟實力的實踐體現,也是文化自信的必要基礎。二者相互依存協同發展,利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來實現文化自信,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堯.在傳承與創新中建立文學的“文化自信”——關于中國當代文學與優秀傳統文化關系的考察[J].中國社會科學,2017(11):140-150.
[2]陳澤環,李艷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增強文化自信——基于張岱年文化哲學的闡發[J].思想理論教育,2017(09):18-22.
[3]王明亞.文化自信的歷史高度與現實反思——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重要論述[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7,18(02):3-9.
作者簡介
王琳(1984.06—),女,漢族,黑龍江伊春人,研究生學歷,講師,研究方向:文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