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燕
一、深度學習勞動教育的理論指導
勞動教育筑牢立德樹人的基石。從試行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中,我們不難看出,對現在的大中小學生來說,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讓青少年感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獲得感,促進青少年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新時代青年,顯得尤為重要。
勞動教育,不只是讓學生學會掃地、做飯、種菜等基本勞動技能。深度學習勞動教育后,我們知道,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培養積極的勞動態度,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才是勞動教育課程的價值所在。
二、實踐探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全國,孩子們宅在家里,家庭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最重要的場所。家校結合,形成合力,才能讓孩子將勞動意識內化為行為和習慣。結合我校孩子的實際情況,我進行了初步的實踐探索,開展了如下主題的勞動教育實踐。
1.春天,萬物生長。勞動教育課堂之一:請孩子們向家人請教,制作一個蘿卜蒜苗花籃。2.用寫或畫記錄蒜苗的生長過程。
2.弘揚傳統文化教育“指尖上的創意”是我們的又一勞動主題。家長和孩子們紛紛拿起剪刀和彩紙,以“快樂剪紙”為主題將中國的傳統剪紙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一份份作品、一張張圖片表達了我們對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
3.水果創意拼盤。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家長和孩子們準備充分,盡情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出了一份份充滿愛的水果創意拼盤。我們臉上的笑容和精美的作品正是我們向逆行者表達的崇高敬意。
4.創意饅頭:家長揉好面粉,邀請孩子一起做饅頭,鼓勵孩子將饅頭做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如動植物等。
同時,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小學低段的勞動教育關注“收拾自己書包、清洗碗筷、洗滌輕巧衣物、學習用品整理、自己活動的垃圾清理、自我洗澡等項目”;小學中高段的勞動教育關注學會“用洗衣機洗衣服、整理自己房間、削水果、簡易烹飪、學習環境美化等項目”。如:我的拿手好菜: 讓孩子掌握幾種簡單的烹飪技能。.學會洗菜、切菜、涼拌菜、炒家常菜和燉菜等。學會煮面條、包餛飩和包水餃等。為自己做的菜取個名字,并介紹出它的特色。了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感受勞動和生活的樂趣,形成積極的勞動態度。針對高段的孩子們,我特別設計了“尋一群最美抗疫人”、擺設一個團圓菜盤”。通過這些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家人的辛勞,關愛他人,懂得珍惜。在這些勞動實踐中,培養了學生培育學生的濟世情懷和愛國思想。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家長的帶領下,學習傳統的手工技術,培養個性特長,鍛煉意志力,進行工匠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在疫情期間,還開展了垃圾分類勞動主題教育,讓孩子清理校園或者班級廢品,了解垃圾分類知識,學習物品的收納整理等基本技能,最終讓學生在參與中加深勞動意識,培養勞動習慣。
三、關于深度學習勞動教育的幾點思考
1.重視對家長的引導,加強家校合作
小學階段,是使兒童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的關鍵時期,勞動教育在小學階段也要十分重視對家長的引導,讓家長對孩子有正確的教育理念。讓家長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提高勞動意識。在這次疫情宅家期間,孩子們紛紛化身“廚神”,“手工大咖”,孩子的勞動技能的增強也讓家長感到欣慰。
2.讓小學勞動教育與藝術教育相結合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這樣的表述:“勞動教育不與其他形式的教育結合,是難以完成教育的任務的。”所有的藝術創作過程都是勞動的過程。讓勞動教育與藝術教育相結合。讓小學生體會到練習聲樂、彈奏樂器、繪畫、舞蹈都是勞動的過程,可以說,勞動不僅創造了美的生活,也創造了美的感受。
3.既要傳承中華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學習國際化的優秀經驗
讓青少年學會勞動、學會創造、學會生存、學會做事,成為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泰國等國外小學勞動教育都表現出對學生進行技術技能和創新創造能力培養的格外重視。
德國人在歐洲有“動手大師”的稱號。德國的父母也秉承“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理念,重視對孩子勞動教育的培養。為了培養出“巧手孩子”,德國的教育部門制定出三步走的“進度表”。幼兒階段要學會簡單勞動,具備初步勞動能力,小學階段接受課程化技能訓練,請有某一方面技能的家長做輔導員。通過考核獲得“小海馬”技能證書,鼓勵離校近的孩子走路或騎車上學;中學階段要有三個月的社會實習經歷等。讓孩子從小就成為能生活自立的人而感到驕傲。日本孩子的午餐管理,垃圾分類曾經讓我們感嘆孩子們在小小的午餐勞動中的井井有條,訓練有素。
筆者曾經在泰國進行為期四個月支教活動,泰國學校一周會有半天作為孩子們的勞動實踐課程,在這勞動實踐課程中,孩子們做泰式炒飯,泰式手工藝品,泰式傳統技藝的傳承。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的勞動課程設置也要堅守本土化與國際化的有機結合。我們既要借鑒國外重視技術教育、重視創新創造的經驗,也要注重在勞動教育課程中滲透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比如低年級古詩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傳統文化的熏陶,進行珍惜勞動成果的教育。有國家統一的課程標準,也要結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著力打造校本課程。
四、結語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勞動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間教育學,給我們開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這種源泉是書本教育理論所不知道的。通過有汗水、有老繭和疲乏人的勞動,人的心靈會變得敏感、溫柔。通過勞動,人才具有用心靈去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勞動教育勢在必行。深度學習勞動教育,愿能培養出既有“掃一屋”的勞動技能,又有“掃天下”的魄力和膽略的新時代青少年。
參考文獻:
[1][法]盧梭.?李平漚譯.愛彌兒[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蔡汀.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課程中心.義務教育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