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祚祥
【摘 要】 歷史一直都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對于高中生來說,想要高效學習歷史知識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由于歷史知識體系較為龐雜,學生想要系統性地掌握則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在此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因此導致高中階段學生的歷史成績并不理想。面對現存的高中歷史教學問題,教師必須要對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根據問題采用具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切入點來開展高效的歷史教學,以此來不斷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 高中? 歷史? 教學策略
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必須要進行革新,原有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只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發展,對于學生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一定的區別,其與現實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歷史學科的專業特點來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探究教學法,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讓學生高效掌握歷史知識點,同時學生的思維也會變得更加完善。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中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脫節
雖然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一直強調素質教育,高中歷史教師也在積極對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革新,但是由于長時間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得教師在短時間內很難轉變教學模式,即使在課堂上運用一些看似較為新穎的教學方法,但是撥開其華麗的外衣,仍然是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歷史是一門十分特殊的學科,歷史知識點能夠有效地反映過去的人與事,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要對一些知識點進行掌握,而是要通過學習歷史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讓學生能夠以發展的眼光來對問題進行分析。目前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內容與現實出現了脫節的情況,學生學到的一些知識點無法被應用在現實生活中,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只停留在過去,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教師想要提高教學質量也顯得十分困難。
(二)教學模式過于死板
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僅要面臨較大的課業壓力,同時還要承受較大的升學壓力。由于受到我國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教師和學生都更加注重學習成績,各項教學工作的開展都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核心,這就直接導致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工作過于枯燥乏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體會到樂趣,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會被不斷消磨,雖然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夠得到提高,但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卻始終無法提高。歷史是一門較為繁瑣的學科,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對歷史知識點進行記憶和背誦,也正是因為歷史學科具有枯燥乏味的特點,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感受到樂趣,如果教師此時仍然沿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可謂是“雪上加霜”,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學習抵觸情緒,這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效率。
(三)高中歷史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雖然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會學習歷史知識,但是從當前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歷史知識銜接不夠合理,這就直接導致學生步入高中階段以后,一時之間無法接受教材的轉變,而且思維也無法得到快速調整,學生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來適應高中歷史教材,這既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同時教師的各項教學工作也無法高效開展。
二、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策略分析
(一)轉變傳統教學理念
在高中階段想要不斷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教師則必須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應該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轉變,采用全新的教學方法。教育理念對于教學工作的質量有著直接性的影響,如果教學理念存在偏差,即使在后期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也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深刻地認識到原有教學理念存在的弊端,積極對教學理念進行革新,深入研究新課改對教學的要求,從多角度出發去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多為學生考慮,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興趣以后,即使不用教師過多的督促,學生也能自主性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課前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細致的剖析,找到教學內容與學生連接比較緊密的點,然后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教學。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讓學生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歷史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一些幽默生動的語言,在課上為學生講解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緩解緊張的教學氛圍,同時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三)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打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當外界環境較為輕松愉悅時,學生的思維也會更加活躍,學生會從心里樂于參與到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中。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對知識點進行探索,讓學生打破原有固有的思維模式,從多個角度對知識點進行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讓學生高效的掌握理論知識,同時思維也能得到很好的發散。例如,當學生在學習1840~1911這一時間段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去收集該階段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侵略的事實,然后以此為基礎來融合書本上的知識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學生既能掌握書本知識,也能了解到與之相關的眾多知識。
(四)巧用課堂提問法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課堂提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高中階段的歷史知識十分瑣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混淆知識,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記住每一個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加強記憶,理清思路。例如,當學生在學習與抗日戰爭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問學生看過哪些與抗日題材有關的電影,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會非常樂于回答,當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課堂氛圍會十分活躍,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點,這樣能夠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一改原有的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讓學生產生對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歷史成績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也能變得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 劉夢瑤.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181.
[2] 梁多學.新課改下如何改進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