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紅
摘? 要:在物理教學中,“直線運動”為教學的重難點,該部分教學需要讓學生對相應的定義、規律等有充分全面的了解掌握。而知識的抽象復雜也會給學生的學習中帶來一定的阻礙。本文對該部分知識的教學進行了反思,總結了四點有效的教學策略,包括做好新課導入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構建良好課堂氛圍,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提供探究實驗機會,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操作能力。從而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實驗的機會,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知識分析、論證能力。
關鍵詞:直線運動;教學思考;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6-0183-02
Thoughts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of "Straight Line Movement"
YANG Yuhong? (Hanji middle school,Linxia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physics teaching,"Straight Line Mov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teaching. This part of teaching needs to let students have a full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definition,laws and so on. But the abstract and complex knowledge will also bring certain hindrance to the student's study.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teaching of this part of knowledge,and sums up four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including doing a good job of the new curriculum design,stimulating students'enthusiasm for learning,building a good classroom atmosphere,mobilizing students'motivation for active learning;To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experimental training of students operating ability in physical experiments. Thus to build a good classroom learning atmosphere,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experiments on their own,consciously cultivate students'knowledge analysis,argumentation ability.
【Keywords】Linear Motion;Teaching thinking;Effective strategy
物質運動規律是物理學科的重要研究內容,涵蓋的知識點眾多。該部分教學需要讓學生對相應的定義、規律等有充分全面的了解掌握。而知識的抽象復雜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阻礙。從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思維發展程度來看,學習這些內容的時候也會遇到困難,一些學生因此沒能打好基礎,導致今后的學習難度越來越大,學習興趣也在這個過程中被逐漸磨滅。這將成為一種惡性循環,為其今后的物理學習帶來重重阻礙,一些學生甚至因此放棄對該學科的學習。而如何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效果,是需要物理教師重點思考的教學問題。從物理體系來看,“直線運動”是教學重難點,同時也是比較基礎的知識內容。那么應當如何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這部分知識點,并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能力都能夠得到相應的發展呢?本文以“直線運動”教學為例,從教學實踐中總結了如下幾點教學策略。
1.加強教材分析,抓準教學重難點
對于教師來說,要想取得更優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具備分析教材的能力,能夠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科學分配教學實踐以及精力,使課堂教學能夠被更加合理的設計安排。在“直線運動”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中,勻速直線運動是學生最先學習的內容,這部分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最為基礎的內容,因此需要讓教師進行牢固掌握。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較多的勻速直線運動現象,這部分知識的學習能夠給我們提供研究運動規律的基本方法。為此,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簡單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定義。例如讓學生進行氣泡試驗,讓學生進行充油玻璃管中氣泡運動規律的觀察,指導學生在氣泡運動到某一位置才開始記時的原因(等氣泡運動更為穩定,變為勻速直線運動后,能夠避免計算偏差),讓學生將觀察結果記錄在圖表之上。通過這樣的觀察實驗,能夠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v=s/t”。而為了如何保證良好的實驗效果,是教師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如氣泡運動比較快的情況下,學生測量氣泡運動會有較大難度,為此需要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在教學前自己經過幾次試驗,發現摩托車機油以及內徑1厘米,長度為50厘米的玻璃管的實驗效果很好。課堂上,使用以上實驗器材也確實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既順利掌握了知識點,又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同時也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能力得到相應的發展,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直線運動”教學方法的改進策略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工作是不斷反思以及改進的過程。這還需要教師具有教學反思意識以及能力,并能夠將改進后的有效教學策略更好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以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經過總結,我認為可從如下方面進行“直線運動”部分教學的改進:
(1)做好新課導入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高度關注課程開篇,做好課堂導入,從而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以及探知欲望。由于目前的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以及得到廣泛普及,教師可以將多媒體作為“直線運動”課程導入的輔助工具,在課程伊始,教師先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視頻,一個是小鐵球的自由落體,一個是小鐵球單擺,提問學生這個視頻中的小鐵球分別進行什么運動(直線運動、曲線運動),然后用視頻給學生播放兩個處于同一起點并同時出發的小汽車,最后兩個小車又同時到達了同一終點,將小汽車的運動過程遮去,讓學生思考這兩個小汽車中間可能發生的運動。通過這樣的形式,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課堂之上,之后再引出“直線運動”部分的內容,學生便能夠更全身心的投入到對該部分知識的學習之中。
(2)構建良好課堂氛圍,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新課程改革強調應當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能力,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能夠得到更好的體現。但是在常規教學模式下,由于課堂氛圍的沉悶,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一種緊張、被束縛的狀態之下,因此很多學生不愿、不敢參與到課堂的討論、發言、提問、探究等過程中。久而久之,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狀態越來越被動,并形成惡性循環。而要想改變學生的以上學習現狀,教師應當積極轉變角色,放下姿態,能夠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使課堂氛圍處于一種自由、寬松的狀態之下,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束縛能夠被有效去除,從而活化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參與課堂交流、討論、探知的欲望。在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則應當做好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維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學生中存在的創新觀點及時進行點撥、引導,使其創新思維、科學思維等能夠得到有效發展,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思維障礙,解決面前的問題,一方面幫助學生掌握探究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為其今后的物理學習奠定良好基礎,使其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升。例如在以上“氣泡運動規律”實驗完成后,我對學生進行設問,和學生共同探討怎樣改變氣泡的運動速度(改變玻璃管粗細、改變氣泡大小)等內容,讓學生對相應知識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3)提供探究實驗機會,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操作能力
實驗是支撐物理學科的基礎,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采取親自演示,讓學生當旁觀者的教學形式,或是一步步指導,讓學生完全模仿教師的方法,按部就班的進行實驗操作。這種教學形式下,雖然學生完成了實驗,但是學習狀態和思維都是被動的,很多學生雖然完成了相應的物理實驗,但是對于其中的原理并不能完全理解,且到了課下很快就遺忘了。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因此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不深刻。這種實驗教學模式限制了其思維發展,也降低了學生創新熱情。為此,在進行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多給學生留出進行自主探究的時間,教師在此過程中做好指導、引導,讓學生能夠自主思考,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操作,使其體驗進行物理實驗的全過程,從而讓他們在實驗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以及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物理知識實踐應用能力,更好地實現物理學科的教學目標。如“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這一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自行進行實驗設計,在設計物理實驗以及反復操作過程中,自主思考涉及的各種物理量、實驗器材等等,最終在自主探究中獲得新知。
(4)教會學生建立物理模型,發展學生的物理抽象思維能力
物理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因此學生的理解難度較大,而通過建立物理模型,能夠使抽象的知識以更為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隨著教學時間的延長,使學生掌握有效的探究物理規律的方法,學會通過作圖化抽象為直觀,從而更好地去分析、解決相應的物理問題,也會逐漸幫助學生建立起抽象思維,使其今后的物理學習難度極大降低。建立物理模型的步驟主要如下:確定研究對象→進行精確測量→列表記錄數據→畫直角坐標系→連點成線。在直線運動v-t圖像教學中,可以通過構建物理模型,用斜率表示加速度,用圖像和t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在直觀圖像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理解相應的物理理論知識。且在學生建立物理模型的熟練度不斷提升之后,可以逐漸拋開物理模型,在腦海中便能夠構建起相應的模型,實現思維從形象到抽象的升華,這會使學生的物理學習乃至其他學科的學習獲得極大受益。
(5)培養知識的分析、論證能力,促使學生得到更大的發展
物理課程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各種物理能力,最終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物理實驗中,教師讓學生在探究實驗中不斷反思,找出在實現實驗目的的道路上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及時進行改進,使物理實驗更為科學、完善。對于實驗結果,學生應當具備論證能力,以更好地明確實驗效果。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問題意識、思辨意識、合作能力、動手能力、理解能力等等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提升,從而使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應當通過深入研究教材以及教法,動手實驗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預測,通過改進實驗設備,為學生的實驗做好準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實驗的機會,使學生在體驗中感知,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通過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使課堂教學質量能夠得到不斷提升,學生在能力、素質上都能夠獲得更大限度的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吳敏. 關于“直線運動”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 中學教學參考,2020(30):69-70.
[2]王凡梅. 關于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教學的思考[J]. 中學物理,2016,34(19):40-42.
[3]史鳴峰,陳楠. 基于猜想、探究、驗證的物理課堂——“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教學實錄與思考[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45(02):44-45.
[4]盧長津.在探究式教學中提升學生物理核心素養[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08):14-15.
[5]駱文洲,傅可欽.優化物理教學過程 培育學科核心素養[J]. 物理教學探討,2016(10):72-74.
[6]祝志秀.淺談力與運動的關系[J].新課程導學,2012(11):59.
[7]黃燕芝.物理教學中“問題鏈”的設計研究——以《直線運動》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0(20):38-39.
[8]吳昱. 物理教學中過程建模能力的培養策略——以《勻變速直線運動》教學為例[J]. 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0(Z2):39-43.
[9]葛夢柯,張冬波. 物理練習在教學研究中的作用討論——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位移的關系”為例[J]. 考試周刊,2020(52):114-115.
[10]陳志偉,仲扣莊. 基于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單元設計——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為例[J]. 物理之友,2020,36(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