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嬌 張怡帆
1 “體教結合”到“體教融合”的發展歷程
根據我國體育與教育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分別是“無體教結合階段”、“體教結合,以體為主階段”、“體教結合,教育推動階段”和“體教融合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無體教結合階段”,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處于社會主義初步探索階段,其中教育制度剛剛起步,在當時體育并不是一個獨立的部門,而是歸為教育部的管理。第二個階段為“體教結合,以體為主階段”,從乒乓外交打開我國外交國門到申奧成功促使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無一不證明體育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同時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體育鍛煉導致我國青少年體質水平下降。在這兩個階段我國學校體育課程處于被忽視的地位,體育課隨意被擠占,經費被挪用,體育老師“生病”的現象屢見不鮮。
由于體教分離導致優秀運動員退役后就業難、青少年體質逐漸下降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對我國體育和教育的發展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為解決所出現的問題,出現了第三個階段,即“體教結合,教育發力”,主要目標是培養高文化的體育后備人才,其次是提高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在此階段我國各級政府開始逐漸認識到利用教育資源培養運動員的重要性,自1993年起,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體教結合的政策,開始在高校設立高水平運動隊,逐漸在大中專、普通高中和中小學引進優秀的教練員,體育系統與教育系統的初步結合,潛移默化地豐富了學校體育課程的內容和形式。但是早期的體教結合并沒有解決優秀運動員文化水平低、就業難的問題,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不足、青少年體質水平下降的問題仍非常嚴重。因此,想要解決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的問題,僅僅“結合”還是不夠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融合”才可以解決“體教結合”中出現的問題。
在2020年8月31日由教育部和體育總局聯合發布的《意見》已經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即第四個階段,“體教融合”階段。“體教融合”充分發揮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的優勢,更加側重于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充分發揮體育的“育人”作用。無論是“體教結合”還是“體教融合”,都是我國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不斷發展的時代產物。
2 “體教融合”背景下對學校體育課程的影響
2.1 由“體教結合”到“體教融合”對我國體育課程的進步意義
通過在知網上檢索有關體教結合的文章,發現大多數是以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個別學校有了一定的成效,由此看出“體教結合”在經濟發達地區的效果顯著,并且“體教結合”的側重點更偏重于提高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文化水平,沒有充分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為了使“體育”與“教育”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進行更深一步的融合,使兩者相互促進,我國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在2020年8月31日聯合發布了《意見》,由“結合”改為“融合”,說明“體育”與“教育”將進行更深一步的深化改革,使兩者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1.1 學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多元化
在《意見》中指出,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模式,整合原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體育特色學校,由教育、體育部門聯合評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耙恍R黄贰被颉耙恍6嗥贰睘樨S富學校體育課程內容提供了條件,“一校一品”是為了建立以優勢體育項目為特色所提出的促進學校體育發展的政策,充分利用學校體育發揮其品牌效應,使學校獲得政府部門、社會、學生家長的認可。 “一校一品”是每個學校都有本校所擅長的一個或多個體育項目,努力做到使學生可以熟練地掌握這項運動技術并運用在比賽中,這樣豐富了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如華南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開設的以擊劍為特色的項目,還有棒球、毽球等各種新興運動項目引入普通中小學作為特色,就不斷豐富了傳統意義上的體育課程內容?!耙恍R黄贰钡奶岢鍪蛊胀ǖ闹行W可以結合當地的特色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去建設具有自身品牌特色的學校。
2.1.2 學校體育課程教學形式的不斷完善
(1)夏冬令營活動的開展
《意見》中指出,在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充分開展夏冬令營活動,提高體育傳統特色學校的運動技能水平。鼓勵青少年參加社會上的體育俱樂部,各地教育、體育部門要為社會體育俱樂部組織提供場地器材的支持,并使社會體育俱樂部與學校體育有序的銜接起來。傳統的學校體育在體育課上學習運動技能,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進行課上技能的鍛煉。夏冬令營和社會俱樂部的加入豐富了學校體育中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提供了更多時間和豐富的形式提高運動技能。
(2)與社會體育俱樂部結合起來
近幾年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青少年體質水平反而下降,這種現象引起了國家、社會和家長的重視,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市場為了迎合社會的需求,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體育俱樂部,體育俱樂部的雄厚的師資力量、標準的場地器材和優質的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家長的目光,也吸引了廣大青少年加入體育俱樂部進行體育鍛煉。體育俱樂部也逐漸成為了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的一種途徑。在《意見》中提出,通過社會體育俱樂部進校園激發學校體育的活力,政府也要給予體育俱樂部一定的支持,社會組織中優秀的教練員進校園也可以普及運動技能。社會體育俱樂部進校園,首先豐富了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形式,同時俱樂部中優秀的教練員也能在校園普及運動技能,提高學生運動技能水平和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
2.2 教學目的地轉變
“體教融合”是要充分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讓體育不再是教育的分支。在過去“體教結合”的背景下,學校體育的教學目的是為我國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和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但“體教融合”的目的是“以體育人”,體育不僅僅是以鍛煉出健康的體魄為目的,而是通過體育鍛煉使學生的“德、智、美、勞”共同發展。以這樣的目的發展學校體育,豐富了我國體育課程的內涵,使體育與教育進行更深層次的融合。
3 結論
3.1 “體教結合”為“體教融合”提供了基礎,“體教融合”是“體教結合”的發展
“體教結合”的目標是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體育人才,充分發揮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的優勢,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但由于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的理念不同,導致后期兩者在組織競賽、訓練等活動中出現矛盾,因此,為了充分發揮體育和教育系統優勢,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體育部和教育部聯合推出了“體教融合”,讓體育與教育不再是簡單的“結合”,而是更深一步的“融合”,使兩者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隸屬的關系。因此“體教結合”為“體教融合”奠定了基礎,“體教融合”是“體教結合”的發展。
3.2 “體教融合”有利于學校體育課程的發展
(1)豐富了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
“體教融合”背景下, “一校一(多)品”讓每個普通中小學、高中引入獨具特色的體育項目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體育構建“品牌”校園,豐富了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
(2)學校體育教學形式多樣化
夏冬令營的開展和社會體育俱樂部進校園,豐富了學校體育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夏冬令營可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社會體育俱樂部進校園給學校體育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展學校體育。
(3)充分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提高學校體育的地位
“體教融合”下的教學目標從培養優秀的運動員和塑造健康的體質變為以體育人,充分發揮體育育人的作用,讓體育促進“德、智、美、勞”共同發展,提高學校體育的地位。
(作者單位:首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