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爽
體育運動有益身心。我國一直以來都重視體育事業,所以使各項體育競技項目都獲得了蓬勃發展。然而,體育運動也并非只有益處,它同樣是一把雙刃劍。就其中的體操運動而言,雖然在運動員高超技術的表演下很有觀賞性,但是其背后的訓練過程也充滿著對運動員身體造成損傷的隱患。因此,為了使體操運動以運動員的健康為基礎來發揮、發展,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引起其運動損傷的因素,進而找到更能保障運動安全的方法,減少損傷。
在觀眾視域下,體操競技比賽很有看點,因為賽中,運動員各個動作輕盈、體態優美,是對人身體技能潛力的完美展現。然而,現場的競技中,運動員表面風平浪靜,卻要在很多關鍵動作中表現得快、準、狠,進而表現個人的技術優勢。這就會涉及到身體承受力的問題。運動員年深日久的訓練,很容易在身體上積累損傷,如果不及時防治,小傷就演變成大傷;而一些臨場的爆發性、超常性發揮,也難以保證完全運動自如,容易造成身體的瞬間受損。所以,運動員的訓練損傷必須被重視。
1 體操訓練中導致運動損傷的因素
1.1 不重視熱身預備
做體操時,運動員的動作幅度往往很大,所以對人身體的關節、韌帶等的配合度要求很高,如以手腕為支點的各類翻體、轉體動作等。這讓教練,乃至運動員自己都進入一個誤區,就是盡量為正式運動保存體力,因而在運動前盡量壓縮熱身環節。這樣就使得預備運動匆匆忙忙,甚至一些運動員還沒有熱身就開始做體操動作了。不重視熱身,那么人的身體就沒有獲得緩沖,面對突如其來的大動作,損傷就在所難免。
1.2 對損傷認識淺顯
運動損傷是可以預防的。然而很多教練、運動員都沒有對損傷的科學認識。在他們看來,只要做運動,就會有損傷,是司空見慣的,也是意識中自然“接受”的,而不去想預防之事。這樣一來,大家都默認運動的損傷隱患,只把對損傷的看法停留在意識中,整體不作為,也不會進一步做安全防范措施。
1.3 防護性措施缺乏
對防護性措施的配備,表現在運動員和場地器具兩方面。運動員方面,可以在平時訓練時就佩戴護腰、護腕等,但很少有人堅持做到,往往是不加保護就上場運動了;而教練每天面對的運動員有很多,難以一一做出細致的防護指導,兼顧有失。場地器具方面,作為訓練的載體,其安全性必須有保證。但是,現實中,人們多把注意力放在訓練上,對器具的標準性有所忽視,有時也沒有做好定期的檢修和更新,為運動員帶來少損傷的隱患。
1.4 運動員自身原因
(1)對狀態缺乏調控。很多體操運動員對自我缺乏科學管理,且訓練壓力又很大。不能科學管理自我體現在作息規律無法保證、情緒調控缺乏技巧、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等方面。多數體操運動員年紀輕、心態不成熟,很容易出現以上幾點問題,從而使訓練中因身體能量不能良好發揮而導致重重動作上的失誤,造成運動損傷。而訓練壓力是每個將參與競技的運動員都會面臨的問題。運動員自我調控能力差,就會與訓練壓力形成負能量合力,更不利于訓練,不利于保障身體不受損。
(2)對技術運用有失。體操比賽比的是技術,是身體協調性,進而彰顯健康美。也就是說,每個運動員個體在集中掌握普遍性的體操技巧之后,還要能依據自身的身體特點,做出有機的調整,進而使技巧融合于自身,讓賽場上的動作行云流水。然而,從一名新晉運動員逐漸成長為成熟的運動員是需要一定的過程的,其間,每個運動員因天賦不同,都將經歷不同程度的因技術有失而導致的身體損傷,如在做倒立時,如果手腕的用力技巧發揮不當,很容易造成韌帶拉傷或者積累成腱鞘炎。
(3)對訓練積勞成疾。我們一方面承認熟能生巧,越多的訓練會成就越強的體操技能。然而,人的身體有自身的運行規律,一旦超前性損耗,長久下來,就容易積勞成疾。因為每個運動員體能潛力不同,身體基礎有異,所以統一規格的訓練量很可能造成一部分人的身體處于超負荷運載狀態。這種因疲勞造成的損傷往往是從很小的“傷”開始的,隨著頻繁的“磨損”越變越大,到最后可能發展成影響運動員正常動作發揮的“大弊”。
2 預防體操訓練中運動損傷的方法
2.1 充實熱身預備環節
熱身準備的目的在于讓身體機能得到大幅運動前的緩沖,從而在正式做體操時提前處于動能之中。所以,教練應該將熱身預備列為日常訓練的常規項,使運動員形成認真熱身的意識。同時,熱身時間的長短、熱身動作的難易,教練可根據當日訓練動作、訓練強度的不同而進行差異性設定。
2.2 重構對損傷的認知
很多運動損傷一旦鑄成,會一直伴隨運動員的運動生涯,令其苦不堪言。所以,教練應該先于運動員深化對損傷的認知,從而在日常訓練中對運動員進行安全知識滲透,幫助他們重構安全認知。如,教練可教運動員學會對損傷進行分類,以區分損傷屬于閉合性還是開放性,其損傷程度是輕是重;教練還可以教運動員學會基本的損傷檢查和處理,像肌肉等長抗阻試驗等,就能讓他們在自查損傷后及時停止運動,盡早給予科學的處置。
2.3 有意識地防治損傷
對運動損傷的防患于未然,體現在每次訓練告一段落,教練應該對運動員做出舒緩身體的指導,如,松一松頸部關節、腕部關節、膝蓋關節等。這是通過對身體的緩性動作來自查,看看是否有哪個部位發生痛感,產生損傷。對運動損傷的治,體現在讓運動員有傷則治,不提倡帶傷“上戰場”。
2.4 比賽前后心理疏導
體操運動能否取得好成績,并不全靠運動員的技術水準,而在于其臨場時的綜合素質體現,這其中就包含極其關鍵的心理因素。而一個心理素質差,情緒不能自控的運動員,顯然在運動發揮中要吃虧,其身體機能受損的可能性也更大。所以,教練要注重對運動員的比賽前后心理疏導,讓他們科學地克服不良的情緒,如,教他們把功利心放下,真實地面對自我,壓制小我,心無旁騖。為了運動員達到駕輕就熟的梳理情緒的目的,教練可在平時的訓練中就有意進行心理教育。
2.5 集中強化安全方案
(1)訓練場要安全。運動場是運動員一切活動安全的保障性存在,必須被合理維護,且盡量做到安全配備的全面。如,有的訓練場地對體操墊檢查、維護不周,出現了損壞而不知,就可能使得體操運動員在動作落地時發生骨骼受傷的危險。因此,教練應該充當“檢維組長”,做到對訓練開展的環境全面掌握,對其中一切配備設施提前查驗,以使訓練在有序、平安的狀態下被落實。此外,教練也可以加強與場地管理人員的聯系,對出現故障的器材,如不穩固的吊環、生銹的單雙杠等,要及時更換,以免損傷運動員的身體造成更大的損失。
(2)訓練度要安全。前面提到過度的訓練容易讓運動員積勞成疾。所以,教練應該充分體察每個運動員的個體機能情況,在制定訓練計劃時,對他們適度訓練,以保持在可負荷的體能范圍內。同時,體操技術并非一蹴而就,無法立竿見影,教練還需耐心對待訓練的層層遞進,不可急于求成,從基礎動作到高難度動作要適度遞進。而且,遞進式的規律訓練還有助于提升運動員的各部位肌肉力量,如支撐類、翻轉類動作,都對運動員的臂力有考驗,但同時會在其訓練中增進臂力。
3 結束語
越是有難度的體操動作,其競技性也越強,對運動員有著福禍雙向作用。福在于成績,禍在于傷患。所以,體操運動必須以重視損傷為前提。畢竟身體是一切體操競技實現的前提。筆者相信,當越來越多且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的方法被運用之后,體操運動的發展也將越發健康、繁榮。
(作者單位:深圳市體工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