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川 文安
1 校園足球中常見的運動損傷
1.1 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是足球運動中最為常見的損傷類型,具體表現為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是由于足球運動強度與動作幅度較大且肢體動作生理結構復雜,所以學生在接受足球日常訓練和高強度比賽中腿部的肌肉會被反復的急劇收縮與拉長,容易導致肌肉微細纖維產生不完全或者完全撕裂現象,從而引發大、小腿前后側肌群損傷。
1.2 膝關節扭傷
膝關節扭傷是一種人體行走、跑步姿勢不當或由于外界物體接觸造成膝關節活動過度,膝關節韌帶的部分或全部肌肉纖維發生撕裂或變性的病變。由于在足球運動中會經常使用急停、急轉等技術,機體承受較大運動負荷,尤其是膝關節。而中學生的身體機能尚未發育完全,腿部肌肉力量相對薄弱,難以對周圍關節起到保護作用,所以如果學生動作不夠規范,就很容易發生膝關節損傷,所以校園足球日常教學中教練要注重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足球基本技術動作。
1.3 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是由于人體在行走或運動時腳部騰空后腳部未正常落地,踝關節突然內翻或外翻而造成的踝部軟組織損傷。當學生在比賽或者訓練中盤帶球或者做過人的一些假動作時,可能會因為腳踝部力量不足、熱身不足或場地不平等原因導致踝關節發生扭傷。所以體育老師必須要求學生在進行足球訓練或比賽前做好熱身工作,將踝關節及周圍肌肉充分預熱,以防止踝關節發生損傷。
1.4 挫傷及擦傷
挫傷是指鈍性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直接作用于人體軟組織而發生的閉合性損傷。擦傷是指人體軟組織與鈍性物體相互摩擦造成皮膚表皮剝落、翻卷為主要表現的損傷。頭部頂球是一種高難度技術動作,很多學生在訓練或比賽時會模仿球星做出頭部頂球的舉動,但是由于技術掌握不規范且球性不太熟悉,就很容易造成頸部挫傷。另外在比賽或訓練爭搶球中的肢體碰撞或鏟球等危險動作等也會導致肢體部位產生相應的挫傷。
2 運動損傷的原因
2.1 心理緊張
心理因素是影響運動員發揮競技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校園足球中,小球員由于年齡、技術等因素上場之后在開放性環境下很容易心理緊張導致技術動作錯誤。這種情況是由于臨近運動心理過激(內心緊張和過度激奮)造成的,心理過激會影響技術動作發力,容易造成運動損傷。還有一種是在運動過程中,由于外界的各種因素導致心理壓力過大,這種情況一般是己方處于劣勢,急于追上對手,產生極度緊張感,從而導致技術變形。在這個過程中技術動作實施步驟和標準都會有大大降低,這就會使運動損傷發生的概率大大增加。
2.2 準備活動不充分
青少年每次在進行足球訓練或比賽之前都會進行全面的熱身準備活動,有效的專項性熱身能使處于安靜狀態下的身體盡快地活躍開來,減少肌肉的黏滯性,起到避免運動損傷的效果。然而,有些人則認為這些準備活動如同雞肋,對其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就會把熱身活動敷衍了事或根本不做,這就使得身體的關節和肌肉沒有得到良好喚醒,這就會存在關節扭傷、肌肉拉傷等隱患。
2.3 足球基本技術動作不規范
青少年足球運動基本技術動作掌握的不夠扎實,沒有達到熟練掌握的標準,然后就把這種不成熟技術動作體系拿到運動場上,這就會增加自己和他人受傷的概率。例如:在足球運動中的長傳球、搶截球還有一般比賽禁用的滑鏟,這些技術動作難度大,掌握不熟練的就會出現肌肉拉傷、關節扭傷、挫傷擦傷、故意傷人的現象。這些都是由于沒有熟練掌握其發力順序、力量大小和肢體動作等導致的損傷。
2.4 身體核心力量不足
足球是一項對抗和競爭非常激烈的運動項目,在運動過程經常會出現一些身體接觸。例如在足球比賽中經常會發生一些規則允許的合理沖撞,如果核心力量不足就會出現因對抗導致身體失去平衡倒地發生關節扭傷和肌肉拉傷的情況。尤其是對青少年而言,由于其身體各方面尚未發育完全,力量、協調和穩定性不足就很容易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出現關節扭傷和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
2.5 外界環境導致運動損傷
外界環境包括運動場地和服飾裝備兩個主要方面,場地具體是指足球場,裝備主要包括足球、服裝等等。足球場是校園足球進行訓練和比賽的重要保障,所以足球場地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球員發生損傷的概率,足球場地濕滑、凹凸不平等都會導致青少年在運動過程中出現滑倒磕碰。足球裝備不專業,例如比賽中不佩戴護腿板、足球鞋不合腳等也會導致青少年在運動的過程中受到傷害。
3 足球運動損傷預防措施
3.1 掌握正確的足球基本技術
眾所周知,足球作為開放性運動項目,運動技術與戰術都相當的復雜,所以足球競技水平的提高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同時傷病對于球員來說也是成長路途上的重要阻礙。所以在校園足球日常訓練中,教練員要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嚴格遵循科學的訓練原則進行系統正規性的訓練。只有按照科學有序、堅持不懈的訓練才能夠讓球員最大程度的提高競技水平、展現運動天賦而又免受運動損傷的困擾。
3.2 做好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是將參與劇烈運動前的運動員身體和心理都調整到適合運動的狀態,身體微微出汗,關節得到充分活動,肌肉黏滯性降低。當然,最好的準備活動是使身體達到運動要求的同時,心理狀態也得到了很好的調整,使得能夠適應比賽或者訓練的需求。只有做好準備活動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自身的運動水平并且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的概率。
3.3 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要想在健康的狀態下提高競技水平,就必須要把運動負荷保持在青少年機體能夠接受的合理區間內。所以,教練員在足球教授過程中要嚴格遵守高強度短時間、低強度長時間的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探索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競技水平提升規律的有效結合。講求循序漸進訓練原則,訓練計劃的制定要因人而異、因年齡而異。
3.4 全面提升身體素質
人體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機能可統稱為身體素質,它是人們參與各項體育運動的基礎。強健的身體不僅能夠支撐球員進行高強度的足球訓練和比賽,還能夠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所以教練員在日常訓練中不僅要注重對于青少年球員技術和戰術意識的培養,還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精力通過折返跑、12min跑、長距離拉練以及專項性的力量訓練來全面提升球員們的身體素質,進而減少或避免青少年因身體素質欠佳導致的運動損傷。
3.5 加強醫務監督
足球運動是一項碰撞非常激烈的同場競技性項目,場上球員如果力量掌握不好很容易受傷。特別是對青少年而言,他們對于力量控制沒有概念,很容易出現受傷的事情。所以教練員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醫務監督:第一是培養球員的自我監督意識,以數據形式按時記錄自己的身體各項指標并定期進行體檢;第二是組織集體機體檢查,如體脂含量、肌肉含量、心肺功能等;第三是組織球員與教練學習運動損傷后的處理、治療與康復知識。通過多種途徑共同預防或減少青少年球員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為他們營造一個健康科學的足球成長環境。
4 結語
近些年我國的校園足球人口梯隊建設成果顯著,在校園足球良好發展的同時必須要做好青少年球員運動損傷的預防。校園足球運動損傷的類型肌肉拉傷、膝關節扭傷、踝關節扭傷、挫傷及擦傷,通過分析發現造成青少年球員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緊張、準備活動不充分、足球基本技術動作不規范、身體核心力量不足、外界環境導致運動損傷五方面,進而提出從掌握正確的足球基本技術、做好準備活動、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全面提升身體素質、加強醫務監督五個方面入手科學有效的避免或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作者單位:西安工業大學基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