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克龍
摘 要:立德樹人是每個學校重要的育人任務,尤其對于培智學校來說,更需將德育課程放在首位。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品德的塑造,因此培智學校開展德育也是重中之重。學校家長學生的品德塑造作為核心任務,通過促進德育課程的建設,加強班級德育,提高德育的水平與質量,從而促進培智學校學生的品德培養,助力他們快樂成長。就立德樹人下培智學校班級德育實踐進行探索。
關鍵詞:立德樹人;培智學校;班級;德育
一、以情喚情,培養培智學校學生的情感,挖掘他們內心的潛力
面對班級中的這些特殊的學生,其在心理情感以及生理等方面都有其顯著特點,他們的情緒極易反常,情感也比較脆弱,因此在班級管理中,要通過情感的培育拓展教育途徑,使學生萌發出一種較正常而健康的情感體驗。借助一定的方式,充分挖掘這部分學生的智力潛能,從而也讓他們逐漸認識周圍世界的各種智慧與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作為班級教師,更需以身作則,以個人的良好品德喚醒學生、感染學生。在教育這部分特殊學生時,為了讓他們的心靈充滿陽光,則需為他們傾注更多的愛,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希望與信心,使他們逐步從痛苦轉向快樂,并且培養自尊自強的自我意識。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對他們進行照顧、體貼以及愛護,關心、諒解、寬容他們所做的一些事情,尤其是那些父母離異的學生,更需對他們加倍地進行呵護。教師只有真正地俯下身子,把這些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為他們剪指甲、洗臉、洗衣服,或者是給他們親手理發等,才能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當學生生病時,教師可以主動為他們買些營養品關心他們。這些面對面給予的關愛,讓這部分特殊的學生真心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
二、注重細節,規范學生言行,助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于特殊兒童來說,由于其智力存在一定的缺陷,由此也限制了其個性的發展,是非標準以及道德觀念的形成也比較困難,他們的一些行為不容易受到理性的調節與約束。為此,在班級管理中加強其養成教育,用正確的行為方式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當然,對這些特殊的學生而言,改變以往的一些舊習慣去建立新的行為方式也是一種困難的事情。因此,我們就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行為意識,通過層次性以及針對性的教育,抓住細枝末節,從基本的文明言行的規范加以灌輸與規范。面對低年級學生,對其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文明禮貌用語,遵守課堂紀律、學校紀律、講究衛生等進行引導和教育;面對中年級學生,則要讓他們學會誠實守信、熱愛集體、熱愛勞動;而到了高年級,要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學會明理踐行,自覺遵守社會公德,采取一定教學形式,促使他們產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情感,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法治觀念。關注每名學生的生活細節、一言一行,可以細小到該怎樣站、怎樣走,如何上下樓梯,聽課發言時采用何種行為,路上遇到長輩怎樣打招呼,家里來客人如何接待客人,使用哪些禮貌用語……通過這些細節性的教育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明白遇到什么樣的事情該如何去做才是正確的。
三、尊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對于培智學校的學生來說,學習態度、個性性格、思想意識都不同。在立德樹人這一總體思想的指引下,班級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德育,從而對這些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特長進行積極的扶持,使他們發揚個人所長,樹立起自信,戰勝自身所存在的一些消極的情緒與因素。采取正面教育,以充滿正能量的鼓勵與表揚為主,對他們進行耐心而細致的說服。通過對其閃光點的挖掘,大張旗鼓地進行表揚,鼓勵其與他人友善交際,打成一片,傾聽他們的心聲,把握住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從而以理服人、以誠取人,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發揮各自的所長,培養其良好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培智學校開展班級德育,找準切入點,從長期而系統的德育中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真正感受到來自教師、學校、社會的關愛,自覺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蒲蔚芳.培智學校有效德育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6(15).
注:本文系蘭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立德樹人下培智學校班級德育教育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LZ[2021]GH34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