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潔
摘 要:現如今,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學校對各個階段教學的整體質量也愈發重視起來,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在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要忽視作業的作用。其不僅僅是課堂的延伸,更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檢驗的重要方法之一,還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學科知識。
關鍵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初中;歷史;作業設計
實踐證明,受學生歡迎的作業,可以有效激發出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所涉及的歷史學科作業,應以學生長遠的發展為中心,充分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之間在個性上存在的差異。
一、讓學生閱讀一些文學作品,設計調查式歷史作業
在設計初中階段的歷史作業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其中的文學性、創新性、實踐性以及藝術性的有效結合多加注意,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從具有一定的時代背景的文學作品當中,尋找到一些與歷史息息相關的靈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增強審美能力,增長知識,拓寬見解,能夠充分地了解到文學作品當中,所涉及的家族背景,或是當時的社會狀況等。
大部分的文學作品都是受某一時期社會的影響而出現的產物,也正因為如此,絕大多數的文學作品都有那個時代的特征。所以,學生要對文學作品與其所處時代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探索,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將調查式的作業進行最大價值的利用。比如,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過經濟體制的改革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認真地閱讀《平凡的世界》,以其中的某個人物為典型,在當前的現實生活當中,找出一位與之經歷比較相似的人,并且通過調查訪問的形式,將其做成一份調查報告。《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是我國著名作家路遙在改革開放之前所創作出的,在學生的周圍,有很多與書中描寫比較相似的人物,如學生的爺爺奶奶以及街坊鄰居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可以將經濟體制改革作為調查的主題,與書中描寫的內容進行對照,做一份與之相應的調查報告。比如,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在我國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候,書中的人物田福堂連夜召開了支部會,對此進行抵制,而其中具有非常強烈的改革精神的孫少安,卻領導著當地的生產隊,率先將這個政策實行出來,并在全村范圍內進行推廣。又比如,在1982年的秋天,磚窯有了非常大的發展,孫少安決定貸款,擴建一些機器,但是當時的技術師不懂這些相關的技術,導致磚窯承受了巨大的損失。其中所提到的,貸款和辦磚廠等實踐,都有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濃重的烙印,學生在此過程當中,可以將這一事件作為背景,完成此次調查,從而親身接觸到自己周圍與之相關的人,了解這段故事。這樣就可以為學生更好地理解那個時代做好鋪墊。
二、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分層設計歷史學科的作業
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師,在為學生設計作業的時候,應對學生予以充分的尊重,且應該時刻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盡量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方面的需要。為了能夠讓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教師可以使用分組教學的方式。例如,可以讓班級里的優生去帶動一些學困生,由于學生的年齡相仿,他們之間沒有心理上的障礙,接觸起來也比較容易,更能夠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這兩個群體的學生,挑選一些更加適合他們的題目,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有一定的收獲。比較優秀的學生可以鞏固自己的基礎知識,學困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這樣就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在完成歷史學科作業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喜悅,從而提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為學生科學、合理地設計歷史學科的作業,可以充分地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具體需求。學生在完成歷史學科作業的時候,不僅能夠讓其歷史學科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還可以獲得一定的認知歷史的科學方法,以及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謝雨君.基于史料實證素養的初中歷史探究學習有效實施的研究[J].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