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遠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新時代小學課堂的主要教學目標。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實踐能力與數學思維等內容作為重點教學目標,構建優質的小學數學課堂。
小學數學教師在新時代教學課標指導下不但應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程度,還需要重點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與個人能力。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小學數學教師以知識內容教學為基礎來組織擁有針對性與拓展性的活動,從而提升班級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數學水平。小學新課程改革中對核心素養內容進行了包括觀念、實踐、創新素養三方面在內的明確描述,提出了核心素養的實施路徑。
一、充分利用小學數學教材
小學生具備顯著的活潑、愛玩的特點,所以教育部在設計小學教材時也是針對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學習特點進行編排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以教材為主要的教學資源,數學教師要通過認真分析教材、梳理教學重難點來搭建完善的數學知識系統,將核心素養進行滲透。
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教材內容,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圓的面積”內容時,就需要將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相結合,以此來確定教學路徑與實踐教學操作。教師可以設計教學目標:將幾何空間理念與教學相結合,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并拓展小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樹立數學思維與數學意識;明確公式推導的意義,并自主推導公式。教師可以把以上教學內容與圓面積推導過程教學相結合,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深入體現數學意識,理解數學概念,提高解題水平。
二、注重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通過引入故事、實際的情景來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并大膽提出問題,同時還應引導學生獨立進行問題的思考與解決,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學生合理地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數學素養。例如,教師在講解“圓”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學生首次接觸圓的概念,而且比較模糊,因此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提出“圓的圓心是什么?圓的半徑是什么?”等類似的問題,通過讓學生自由查找課本解決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這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此之后,教師可以繼續給學生講解圓的相關知識點,可以用紙片或者其他材料給學生制作圓,并且在此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己制作的圓上標出大致的圓心以及圓的半徑。通過采用此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有關圓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生活是學習的無盡源泉,生活中數學知識是豐富多彩的。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數學教師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從生活中學到數學知識。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熟知的建筑繪制房屋平面圖,此教學活動不但需要學生準確定位實物,同時還需要學生能夠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以此來有效地完成相關工作。例如,在講解“觀察物體”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制作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如正方體、長方體、蘋果等。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
或者通過給學生制作一些物體讓學生進行實際感受,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相關物體,并且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相關物體,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使學生認真地聽課,不能使學生愉悅地學到知識。新課改要求教學方法要多樣化,調動學生有興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多元化教學模式融入其中,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開發。例如,教師在講解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比和按比例分配”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使用表演、圖畫的方法增加趣味性,讓學生愉悅地學習與交流,在思維能力受到開拓的同時學到數學知識。所以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不斷地觀察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感興趣的事物,以此來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通過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觀念,將數學理論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增強數學素養。進一步使學生能夠高效地學習,提高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志明,高偉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轉型[J].基礎教育研究,2017(14).
[2]藍藝明.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研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