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紅
摘 要:目前,很多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進行了教學方面的創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展開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展開討論和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多元化教學方法;綜合素質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整個語文課堂能夠更加活躍,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的實際效率。
一、教學方式多元化
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進行知識的講解,還需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給學生更多的引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靈活進行備課,進行多元化的教學設計,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多種可能。例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師不僅要查閱相關的資料進行課程的有效整合,還需要探究教學過程中具體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對故事的發生背景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在引導學生對作者的語言特點進行分析和揣摩的過程中,要結合整個作品的主題來進行探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小說的情節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和看待問題,能夠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關系,并且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理解去評價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的行為。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就能夠使這一堂課變得非常有趣,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閱讀材料的內容,還能給學生思維上的啟發,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思維方式多元化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黃金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維方式的多元化。只有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才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能夠靈活運用知識。這樣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學生的個性化特點。由于每個學生個體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而且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通過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就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夠得到不斷發展。例如,在學習《藤野先生》這一課的時候,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思維,就可以為學生設置具有啟發性的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認真地閱讀文章,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去設計問題。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夠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文章,發展學生的思維。例如,有的小組同學結合閱讀內容提出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問題,如“藤野先生為什么只批改魯迅的講義?魯迅先生為什么把藤野先生所改正的講義訂成三本收藏起來?為什么藤野先生的照片能夠使作者良心發現,增加作者的勇氣?”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然后讓學生一起來討論這些問題的答案,通過不同角度的分析就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思維能夠更加活躍,讓他們能夠從多個角度來解讀文章。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讓他們能夠有問題意識,主動地提出疑問。
三、教學手段多元化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使語文知識的呈現能夠更加豐富多樣。例如,在學習《觀滄海》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與詩歌基調組合的音樂來輔助學生進行學習。在講解課文《背影》時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再現車站候車時父親去買橘子翻越站臺的場景,讓學生回憶父母對自己的細節關懷。通過感性的情節再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時代網絡上制作的有趣的、多種多樣的課文情節再現,發揮翻轉課堂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不斷創新,把更多新的教學手段應用在教學實踐當中。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非常有必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于淑敏.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運用研究[J].現代交際,2015(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