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娟
摘 要:語文教學作為現代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語文素養的提高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促進綜合素養發展的重要舉措,與其未來成長息息相關。在分析語文素養培養作用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素養;策略
小學生正處在心智快速發育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的學習能力會快速提升,其中,語文教學在促進其學習能力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培養其語文素養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因此,對此項課題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素養培養的作用
小學高年級語文素養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語文素養的培養,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以及其他學科的知識。語文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形成一種專門的品格和素質,并且這種品格和素質會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進一步。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素養培養過程當中,教師通過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創新的教學對策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學,將多種知識加入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學習能力,讓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全方位提升自身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二、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建議
(一)創新教學模式和體系,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創新教學模式以及體系,這是培養小學高年級語文素養形成的有效對策,
教學模式的創新可以有效提高語文素養的培養效率。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科學的教學模式和體系對學生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從軍行》一課時,教師可以將有關《從軍行》一類的詩詞歌賦列舉出來,并讓學生選擇想了解的詩詞歌賦進行講解,將學生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結合課題知識,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明確課題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充分了解課題的積極意義,再引入相應案例,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二)豐富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教師豐富語文教學資源,充實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在目前看來可行程度較高,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語文教學當中,以沉浸式的學習方式學習語文知識,通過沉浸式學習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教學資源的豐富需要教師和學校共同努力,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上報,學校予以審批和采購,將教學資源加入語文課堂之中,只有不斷豐富教學資源,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課堂內容作為依據,融入了課外教學資源,了解后得知,該篇課文是一篇有關科普知識的課文,提出了鳥類可能是恐龍的后裔這一假設。因此教師可以選擇鳥類的模型或者恐龍的模型導入課題,將模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模型的觀察并結合課文原文進行思考,為何要把鳥類說成飛向藍天的恐龍。通過教學資源的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相應提升,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了解更多方面的知識,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
優化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引入中心內容,
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時候自主思考,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對學生的日后發展有很大幫助。優化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考慮學生的特點,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創新和優化教學方法,以最科學、最優質的教育方法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教育。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以優質的教學方法教學語文知識,推動學生自主思考,并加以輔助,促進學生可以更深層次地進行思考。在課上教師閱讀課文后標注重點和難點的漢字,在標注完之后,選擇幾名學生分角色朗讀,使課文更有代入感,讓每名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學習語文知識。以新型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引導,這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而且還可以使學生進行沉浸式思考,提升思考內容的深度,以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勢在必行,因為小學高年級正處于小學到初中的過渡階段,許多學習技巧和學習素養都在慢慢形成。只有教師重視對學生全方位的培養,結合優質的教學方法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李清江.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8):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