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抓住學生依賴信息技術的這一特點,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以此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融合
一、運用多媒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融入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而學生成長于大時代的背景之下,對多媒體技術的興趣以及依賴性十分強烈,由此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促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達到理想的目標。
例如,在進行“數據的表示”與“統計圖的選擇”這兩節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在講解基礎知識之后,引導學生運用多媒體將繁雜的數據用適當的統計圖表述出來,進而促使學生加深對數據的理解和含義,加深對各種統計圖特點的理解。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的數據,并以闖關的形式進行展示,以此能夠讓學生在闖關的過程中,加深對數據收集以及統計圖選擇分析的能力。
二、項目合作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項目教學的方法就是將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分發給學生,旨在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探究和學習的過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實踐學習,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和理解程度,還能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能夠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進行“多邊形的內角和”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以小組的形式布置給學生,進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多邊形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學生通過類比的方法以及不同角度的探究,不斷地進行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探究。在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公式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本節內容的教學和講解,并添加相關的課外知識。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加深對于知識的記憶,并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對此,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誤區以及盲區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和提升。
三、分層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學生因為家庭教育以及自身學習能力的差異性,造成學習成績以及學習的質量產生了兩極分化現象。由此,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模式,實現因材施教的同時,根據每一個學生的認知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而使每一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并樹立自信心。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進而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并使基礎薄弱的學生盡快地跟上大部隊的學習步伐。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分組。其次,教師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細致的劃分,以便能夠明確地進行教學目標的劃分,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難度,以此讓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學習。
例如,在講解“弧長及扇形的面積”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基礎知識以及探究公式的學習,然后在學生熟練掌握弧長和扇形面積公式之后,運用信息技術分發不同習題讓學生自主解答。對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教師對其要求是理解記住公式以及會套用公式進行簡單的弧長和扇形面積的計算。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的教學目標是讓這組學生能夠熟練、正確地進行弧長和扇形面積的計算,包括使用割、補、拼等方法對復雜圖形進行相關的計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更好地實現分層教學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置,繼而達到提升全體學生學習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對數學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利用信息技術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實施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目標,還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及身心健康和學習能力的發展。適當地將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能夠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差異性教學,并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以樂趣為基礎使數學成績和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探究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應用情況,以便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順斌.論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機融合[J].新課程,2021(17):143.
[2]馬艷.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技巧與方法探討[J].大科技,2021(19):73-74.
[3]周榮芳.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優勢研究[J].中國寬帶,2021(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