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所謂“經典誦讀”,即倡導青少年利用13歲以前的“記憶黃金期”誦讀中國文化乃至世界經典文化。由于小學階段是孩童記憶能力的巔峰時期,在此時期內通過小學語文教學貫徹經典誦讀策略能有效夯實學生的文化修養基礎,健全學生的人格、道德和智慧,為中國文化的發揚光大及建構“人文和科技交匯的未來世界”做出貢獻。為實現這一目的,將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經典誦讀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以此為廣大教師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經典誦讀;有效策略
語文教育是當今小學教育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其教學對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表達能力以及后續學習、發展均有切實而深遠的意義。作為一門以積累為主的學科,語文教學與經典誦讀的真意兩相契合,將經典誦讀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能使學生在最關鍵時期養成必備的核心素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突破傳統教學的桎梏,以創新型的閱讀教學發揮出經典誦讀應有的效果,以此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及發展奠定基礎。經過實踐與總結,教師可以通過以下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經典誦讀。
一、提升經典誦讀類書籍范圍
經典誦讀應歸屬于閱讀的范疇中,從本質上來說,小學教材中部分課文便是“經典誦讀”。但僅僅誦讀語文教材內的經典對學生而言遠遠不夠,教師還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升經典誦讀類書籍涉及的知識范圍,采用循序漸進的閱讀次序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為后續經典誦讀的實施打下
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建立“閱讀角”“閱讀書柜”的方式鼓勵學生閱讀,通過安排學習委員或語文課代表管理書籍的形式負責書籍的借、還事務,班級內所有教師與學生都可以將自己認為對自己或他人有益的書籍放入“閱讀角”中,通過書籍共享實現經典誦讀類書籍閱讀范圍的提升。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教材教學向學生推薦必讀或與課文相關的書目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范圍。如教師對《赤壁之戰》一文進行教學時便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連環畫,在發現學生對其感興趣后再推薦學生讀《三國演義》《三國志》《三國史話》……通過這種廣泛且循序漸進的閱讀方式,學生能獲得最有效的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舉辦經典誦讀大賽
經典誦讀雖然對小學生大有裨益,但由于部分經典誦讀內容較為晦澀,而小學生理解能力不足,往往難以沉浸到經典誦讀中。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制訂相應的應對策略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其中比較有效的策略是舉辦經典誦讀大賽。
例如,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中舉辦臨時的經典誦讀比賽,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由每個小組輪流出一個學生對教師設定的經典誦讀內容進行朗讀,而教師則負責對其勝負及得分進行判定,得分最高的小組可以獲得教師事先設下的獎勵。這樣的朗讀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在經典誦讀方面的興趣與主觀能動性,還能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三、豐富課堂經典誦讀形式
在以往的經典誦讀中,教師主要側重于“讓學生讀”,但僅僅讀還遠遠不夠,除此之外,教師還應使學生真正融入“誦讀”中,借助誦讀引發自身的情感共鳴,繼而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與情感及作者在創作時的靈感所在,最終實現經典誦讀內容的“內化”。就目前而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誦讀形式仍然較為單一,為了實現經典誦讀內容的“內化”,教師勢必要對課堂中的經典誦讀形式進行拓展,如此一來,在面對不同的文章時教師便可以依據文章的特征開展不同類型的經典誦讀,以此使學生以更易接受及理解的方式完成誦讀。
例如,當教師帶領學生對愛國情懷類的文章進行誦讀時,便可以依據愛國情懷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氣勢磅礴的特征而引導學生開展集體朗讀,以集體朗讀的方式凸顯文章特征并使學生感受到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再例如,當教師帶領學生對思念家鄉類的文章進行誦讀時,可以引導學生個人默讀,在默讀的同時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之相關的音樂,以此增強學生對作品情感的
把握。
綜上所述,經典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對學生而言可謂大有裨益,其益處并不僅限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及為后續語文學習奠定素養基礎等。由于經典誦讀本身并非一日之功,教師勢必要以語文課堂為主陣地不斷針對經典誦讀的教學形式做出優化,最終使學生真正愛上經典誦讀并實現經典作品內容的有效內化。
參考文獻:
[1]何曼.被認可充分體現了經典誦讀培訓的價值[J].在線學習,2021(7):42-43.
[2]張筱穎.讓經典誦讀走進語文課堂[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版),2021(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