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一狄
我曾經在《讀者》雜志上讀到過一篇文章——《美麗的規則》,這個標題太獨特了,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想:“規則本身是冷冰冰的,哪有什么美麗可言?作者起這樣一個標題,會不會是嘩眾取寵呢?”然而,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這是作者旅行途中見到的一幕。
在澳大利亞荒涼的最南端的一條路上,沒有警察,也沒有監視器,有的只是馬路中間的一道白線,一道看起來似乎毫無約束力的白線。這是一條左右兩邊極不“平衡”的車道,一邊是空空的道路,一邊卻排滿了密密麻麻的車子。然而,卻沒有一個“聰明人”試圖去破壞這樣的秩序。
雖然眼前這種“失衡”的景象沒有絲毫的美感可言,可是作者卻從中受到了一種美的感動。作者從那條流淌的車燈之河中,看到了規則之美、人性之美。
其實,“美麗的規則”,并不僅僅存在于荒涼的澳大利亞的最南端。
一個周一的早晨,正值上班高峰的時間段,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汽車……所有的車輛匯聚成河,如潮水般在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馬路上漫延著。如果不施行機動車限購政策,上海的機動車會更多。2016年3月份,上海私家車購車指標的競拍人數突破22萬,而中標率僅為3.76%,創了史上新低。這一高一低的數據,引發了民眾的一片驚呼。4月份,參加拍賣的人數突破25萬,在額度競拍指標增加的情況下,中標率雖有所上升,但也只有4.6%。有人不禁感嘆,競拍到上海車牌比中彩票大獎還難。
上海的車多,尾氣污染嚴重,道路也很擁堵。再說了,路政建設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車輛數量增長的速度,“路少車多”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尤其是汽車保有量增長過快,給道路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曾經說過:“北京這個大都市不會‘感冒,而是會得‘心臟病。”他很有遠見地預見到了北京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道路交通的擁堵問題。上海也是如此。
車雖多,卻擋不住街上行人匆匆的腳步。我是“綠色出行”的代表,每天行色匆匆,像打仗似的,乘公交,坐地鐵,一個“堵”字,再加一個“擠”字,就足以概括這一天內心的感受。
堵車已然讓人煩躁不安,更讓人鬧心的是心里的“堵”。比如說,過斑馬線的時候,有的地方沒有紅綠燈,這樣的斑馬線就成了考驗司機和行人素質的“生死場”。
我每天上班都必經小區門前的那個路口,穿過醒目的斑馬線,去馬路對面乘坐公交車。每天經過這個地方時,我的雙腿都在打戰——不是我膽小,而是我的身體再強壯也經不起機動車的碰撞。幾年前,在一條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上,一輛車把我撞出3米多遠,幸虧我命大,除了皮外傷之外,沒有別的大礙。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那以后,每次過馬路的時候,我都膽戰心驚的。
跟往常一樣,今天一大早,我又來到這個路口,一看,紅綠燈壞了!我心想:“這該如何是好?平時有紅綠燈的時候,我還害怕呢,今天沒有了紅綠燈,我還能安全通過這個路口嗎?”我混在過馬路的人群中,小心翼翼地走近斑馬線的起點。
“過馬路,左右看。”我一邊走,一邊在心里默念著,絕對不能跟機動車搶行。
這時,伴隨著一陣刺耳的剎車聲,一輛奔馳車駛到離斑馬線一米左右遠的地方時,猛地停了下來。其他的車輛見狀,也紛紛停了下來,好讓行人通過斑馬線。
眼前的這一幕,讓我心生感嘆。我為奔馳車司機叫好,也為其他的司機叫好!在沒有紅綠燈的情況下,司機們自覺禮讓行人,保護行人脆弱的生命。
此刻,我仿佛看到了《美麗的規則》這篇文章中描繪的景象——我從那條流淌的車燈之河中看到了規則之美、制度之美,以及人性之美。
是的,規則是如此美麗!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規則。在學校,學生要遵守校規;在路上,行人、駕駛員都要遵守交通法規;就連玩兒手機游戲,我們也要遵守游戲規則。遵守規則,我們的生活才能井然有序,人們才能安居樂業。
就拿排隊來說吧,大家可能都有過違反排隊規則的記錄,而在有些地方卻有不一樣的情況。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人在機場等著取行李,當時,無論是漂亮的女孩兒,還是英俊的男士,大家都在有序地排隊等著取包,秩序井然,這就是規則的魅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是安全的保護神,更是美麗的風景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規則。遵守規則,我們的生活才能井然有序,人們才能安居樂業。規則是安全的保護神,更是美麗的風景線。
(龍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