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
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找準讀寫結合點,加強閱讀與寫作等教學環節的整合,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
精心品讀文章的好詞好句,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詞句。教師應當利用換詞式或增減式等語句品讀方法,引導學生領悟文本的寫法與意境,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如在教學《棉花姑娘》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難讀的句子或重點的句子,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將生字詞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在朗讀中感悟,提升學習效率。在認讀生字的環節,教師可以采取擴詞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對生字的印象。在學習“盼望”這個詞語時,教師鼓勵學生用其他的詞代替,如企盼、希望、渴望等;鼓勵學生用“盼望”說一句話,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棉花姑娘的心情。教師可以從圖片或問題入手,讓學生在思考與閱讀中,將字詞句的理解與閱讀理解有機結合。
教材文章的情感內涵豐富且寫作手法靈活,是學生寫作的模板。教師將閱讀教學與仿寫段落的教學環節結合起來,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用一句話總結段落的內容,再讓學生圍繞這句話進行擴寫,轉化學生的閱讀學習結果,讓學生在寫作中整合生活經驗,從多角度闡述與表達這句話的內容,趁機了解學生對文章段落內容的理解程度。如《楓樹上的喜鵲》這篇文章,每段描寫都很細致,教師讓學生在閱讀后總結每個段落的內容,再引導學生挖掘段落的重點,如文章的第五段至第十三自然段的段落重點,是“我”細心觀察到了喜鵲阿姨在教喜鵲弟弟唱歌、學拼音字母、做游戲、看日出。學生了解段落內容后,可以想象段落講述的畫面情景,并用自己的話概述故事的內容。接下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模仿段落,圍繞“我”想象喜鵲的活動進行擴寫。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擴寫段落,能夠培養觀察與想象能力,實現知識的自主構建。
學生對教材文章的結尾進行創造性的續寫,能促進創作思維的發展,提升寫作能力。如在《狐貍分奶酪》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想象情境等方式,在閱讀中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為后續的寫作練習奠定基礎。教師讓學生將故事的結尾當作新故事的開頭,根據對文章內容的了解,編寫一個新的故事,深化故事的主旨。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小組討論中,創作的思路得到拓展,新故事的內容會更加豐富。如有的學生寫兄弟倆長記性后,決定改掉愛計較的壞毛病,在回家的路上,很幸運地撿到一塊奶酪,并沒有立即分奶酪,而是將奶酪帶回家,并跟家長說了今天發生的事情,家長的話語深化了文章的思想情感。有的學生寫狐貍分奶酪的事情在森林里傳開后,大家對狐貍的狡猾行為感到不滿,紛紛前來教育狐貍,狐貍覺悟后,給小熊兄弟送了一塊又大又香的奶酪,并表達了歉意。小熊兄弟不計前嫌的與狐貍共同分享奶酪,不再計較誰多誰少,都養成了互相謙讓的好習慣。有的學生寫熊哥倆又撿到一塊奶酪,狐貍上前要求幫忙分奶酪,熊哥倆有了上次的教訓后,沒有再上狐貍的當。有的學生將熊哥倆分奶酪的故事,與孔融讓梨等典故結合起來,突出了分享的良好品質。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改寫或擴寫文章內容,或是從不同的人物角度闡述文章內容,深入挖掘故事的內涵,在開放性的學習氛圍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學生閱讀文章,對文章內容有全面的了解后,教師讓學生立足詞句或段落、結尾等素材,展開擴寫、改寫、續寫等練習,能夠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知識,實現對文章寫作技巧的遷移與思想情感的延伸,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