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云
依托教材實現讀寫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無疑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在教學中引入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實踐經驗總結,豐富學生讀寫的形式與內容,讓“讀”與“寫”兩者結合得更好。
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應當加強教學觀念與方法的轉變,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整合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這兩個環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養成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組織學生參與變換句式的活動。教師要不吝嗇對學生創造力的鼓勵與肯定,調動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尤其是在古詩文的教學中,閱讀賞析詩詞,能夠讓學生深入感悟及靈活運用國學文化。比如,《長相思》描寫了跋山涉水的將士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他們惆悵的心情,尤其是“山一程,水一程”的經典語句,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一程”二字重復使用,通過反復的修辭方法,突出了路途的漫長。“山一程,水一程”的意境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也時常被學生用在習作中。教師可以出示“山高水遠”與“人生山一程水一程,總會經歷高峰低谷”等創新運用的范例,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經典語句,對所學的知識做到觸類旁通。
教師引導學生清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深入思考作者抒發的思想情感,能夠在寫作練習中靈活運用多種寫作手法。比如,《白鷺》這篇文章,作者先是從“顏色的配合”與“身體的大小”及“一切都很適宜”的角度進行概括描寫,再從白鷺“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等方面進行具體描寫,這樣的描寫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思想與情感層面,遞進性地感受白鷺的精巧。作者的寫作手法很巧妙,值得學生學習與模仿運用。與此同時,文章運用了大量的擬人等修辭手法,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訓練,學習文章的行文方式與修辭手法,避免語言表達不到位與內容空洞等問題,提高文章寫作的質量與意境。
依托教材進行讀寫結合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習作是檢驗學生閱讀成果的有效方式。通過仿寫與續寫等習作練習,學生在腦海中逐步完善文章精彩片段的畫面,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實現與作者近距離對話。比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學生了解文章內容與思想情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擴寫練習,將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的心情寫出來,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教師鼓勵學生結合上下文,想象小壁虎與媽媽的對話,通過合作交流拓展想象思路,得出完整的結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寫出小壁虎與媽媽間發生的故事,補充文章的留白部分。在仿寫訓練中,教師讓學生仿寫小壁虎與小松鼠、小花狗等小動物發生的故事,豐富文章的故事情節。在續寫練習中,教師讓學生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與題材內涵,將故事的結尾作為文章的開頭進行續寫。在改寫練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小魚或小壁虎媽媽等動物的第一人稱與視角,改寫發生在小壁虎身上的故事。通過改寫故事,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
教材中的文章語言華美且寫作手法多樣,是學生寫作的范例。在閱讀中,學生不僅要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還要學習和運用文中的寫作技巧。教師應當掌握讀寫結合教學的原則與方法,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