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
近年來,教師在教學中越來越注重探究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原因在于群文閱讀憑借其自身比較式的、聯系式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作比較”的過程中更為深刻地領悟相應的知識。在核心素養視野下,教師如何通過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呢?
語文學習的關鍵在于語言能力的培養。學生需要積累較多的語言素材,才能夠有效地提取語言信息,進行有效的交流和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在群文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構建和運用的能力。
以《松鼠》《鯨》《跑進家里的松鼠》這三篇文章為切入點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為例,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寫作角度、說明方法、說明風格等角度學習文章的語言構建和運用的方式。1.教師出示松鼠的圖片,讓學生交流看圖后的感想。2.學生初讀文章,教師詢問學生對松鼠這一生物的印象,包括外形和生活習性等方面。3.學生著重讀《松鼠》一文,分析描寫松鼠的句子和運用的修辭手法。4.《松鼠》與《鯨》在描寫上的區別在哪里?從寫作角度來看,《鯨》一文主要介紹的是鯨的生活習性和特點,而《松鼠》一文介紹的是松鼠的外形、性格等。且前者的描寫方法主要有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手法,而后者主要是擬人的手法;綜合起來看,《鯨》的敘事風格冷靜客觀、條理清晰,很少加入個人喜好。而《松鼠》生動活潑,全文更多夾雜的是作者的個人情感和喜好。5.《跑進家里的松鼠》和《松鼠》都是描寫松鼠,兩篇文章是否存在差異?前者是記敘文,主要是描寫松鼠跑到家里后所做的具體事件,而后者是文藝型說明文,不僅闡述了松鼠的相關知識,還讓事物充滿了趣味性。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上述三篇文章,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將它們進行橫向比較,增強語言構建能力。
信息化時代,學生接觸到的信息良莠不齊。因此,教師應該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相似的文章,逐步增強自身的審美能力與對文章好壞的評價能力,形成自己獨有的見解和認知。
以《送元二使安西》《過故人莊》《月下獨酌》《涼州詞》為例,這四首古詩都有對酒及酒文化的描寫,運用的辭藻卻各不相同。學生學習這些細膩生動、含蓄內斂的詩詞文字,能夠大大提升審美能力。1.教師讓學生猜象形字字謎,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有美酒也有故事,那么美酒和故事相遇又會發生什么故事。2.學生先復習之前學過的《送元二使安西》,思考詩中王維和元二喝的是否僅僅是一杯普通的酒,嘗試去理解酒中蘊含的感情。3.學生自學《過故人莊》與《月下獨酌》,分小組討論這兩首古詩中的酒有什么含義。學生探討、對比詩人的喝酒之因、喝酒之情與喝酒之景,發現同樣是一杯酒,在不同的人生際遇與狀況下,詩人能喝出不同的味道,有不同的寓意。4.學生共同朗讀《涼州詞》,分組討論詩人僅僅在寫酒嗎,為什么他們不約而同地把酒寫進自己的故事中去了呢,四首古詩的景色與他們的心情有什么內在聯系。5.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到詩人的“詩酒情結”,進一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對事物形成獨特的認知。受到認知與思維的局限,學生在接觸事物時很可能以一種直觀的形象去理解事物。因此,教師要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讓學生與文本對話,進一步實現思維的發散。
例如,學生對比閱讀《卜算子?詠梅》(陸游)、《卜算子?詠梅》(毛澤東),了解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深意。教師:“毛澤東筆下的梅花是什么形象?”學生:“喜悅!”教師:“這是從哪里體現出來的?”學生:“她在叢中笑。”教師:“作者描寫了梅花的什么品質?”學生:“不懼困難的品質。”教師:“你說的有道理,這首詞體現了梅花的堅貞、純潔!陸游筆下的梅花是怎樣的呢?”學生:“憂傷,孤單。”教師:“對,因為不能實現心中的理想,一統國家。所以,陸游筆下的梅花是憂愁的形象。而毛澤東筆下的梅花,正值他身處困難時期,通過這首詞勉勵大家勇于面對困難,樂觀地面對困難。”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同樣是描寫梅花,作者卻有不同的感受,寫出的是不同的形象。群文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領悟事物的不同面。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視野下,通過語言構建、語言審美、思維創新等方面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對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