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祥
摘 要:數學是一種文化,一個學科,更是一種語言,在數學教學中培養閱讀能力具有積極意義。閱讀材料可以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不僅具有啟發性,還具有趣味性,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現狀;優化措施
在教學過程中,閱讀是語言學科常用的一種方式,有效閱讀可以深入理解文章內涵,使閱讀者對文章有深刻體會,但數學閱讀往往被人們忽略。在實際教學中,廣大教師要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部分學生數學成績不好,除了學習態度的原因,就是閱讀能力低的原因,學生讀題時理解出現偏差,導致解題錯誤,所以,數學閱讀能力對學生十分重要。
一、小學數學閱讀現狀分析
新時期以來,教學呈現新的發展趨勢,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手段。目前大部分教師已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前提是要有數學閱讀能力,有效的數學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理解數學理論知識。閱讀是教師的一種教學手段,更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手段。現階段的數學教學中,閱讀已得到廣泛使用。小學數學內容雖然簡單,但相對抽象,與其他科目相比,數學教材沒有有趣的故事情節,導致部分學生對數學喪失了學習興趣,為了達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師要采用良好的教學方式。
二、小學數學閱讀指導優化措施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邏輯性,中、高年級的數學內容更抽象,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解,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厭煩心理,降低數學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數學教學工作中,廣大教師要在掌握小學數學科目特點的前提下,合理引入閱讀教學內容。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了解數學學習的本質,從以往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提高自信心,獲得成就感,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多樣性的閱讀材料,活躍學生思維,慢慢培養邊閱讀邊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在閱讀中分析數學重難點,防止思維固化。
(二)有效指導閱讀方法
閱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實際情況來說,部分學生面對多樣化的閱讀材料無從下手,所以,數學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教授一些良好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學會圓規的使用,掌握畫圓的標準,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自主畫圓,讓學生通過教材中的內容,自己嘗試畫圓。再從學生作品中找出畫得非常標準和不標準的圓,讓其他學生進行分析總結,從而獲取畫圓的要領。最后,教師進行課堂提問:“為什么同樣的圓規可以繪制出不同的圓形?”有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學生討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通過有效閱讀,找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問題生活化,如讓學生思考怎樣可以在操場畫一個半徑是2米的圓形,學生沒有大型圓規,會陷入思考,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圓形的本質,從而獲得繪制大圓的辦法:可以采用釘子、粉筆和繩子這幾種工具,將釘子固定在繩子的一端,用米尺測量出2米的距離之后,用繞圈的方式畫圓。有了教師的閱讀方法指導,可以使學生不斷思考、深入學習,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進行啟發式教學
通過單純地講解,只能讓學生獲得理論知識,要想學生形成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教師應采用啟發教學的手段,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在閱讀中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不斷思考,從而找出良好的解決方法,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體驗到主動思考的樂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數學科目中,不僅有實踐知識,還有定義、概念等理論知識,部分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不充分,教師要通過將教學內容分層次的方法,
逐步深入,不斷啟發學生,使學生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糾正自己不良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結語
小學數學的學習與閱讀息息相關,學生具備了閱讀理解能力,才可以更好地發揮數學潛能。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閱讀能力尤為重要。教師要不斷完善教育手段,創新教學模式,通過數學閱讀活動,讓學生學會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到有效閱讀,才能深入理解數學題目。
參考文獻:
[1]吳宏.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2]魏艷香.小學數學閱讀材料的開發和利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7(11):48,50.
[3]石向俊.農村高年級小學生數學閱讀現狀的調查研究[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