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璽
摘 要: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體系中,小學學段的教育作為重點環節,對學生的未來與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小學基礎教育中,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眾多教育學者將問題引導法這一全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希望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所提升。以此為基礎,首先對問題引導法的必要性進行深入探討,然后提出如何更好地在課堂實踐中應用問題引導法,最后得出相關結論,希望以此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問題引導法的實踐進行探討,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問題引導法;必要性;實施措施
一、問題引導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一)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動性
伴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引導者。如果想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那么需要學生與教師共同協作,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小學生主動性不強,但是對新鮮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關注度,而語文學科的知識講授過程具有復雜性與枯燥性的特點,因此教師應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利用問題引導法與提問的方式,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課堂。
(二)拓寬教師的視野
問題引導法除了能引導學生學好語文,對教師而言也是提升知識面、拓寬視野的重要方式。語文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提問時,需要先進行深入思考,并且所提的問題一定要與課堂的知識相關,這需要教師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因此在提問與設置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知識面被不斷拓展開來,這使得學生與教師共同獲得新的知識,最終完成“教學相長”。
(三)打造高效課堂
備課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之前的必備功課之一。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密切結合起來,有的放矢。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課堂中對學生的易混點進行反復思考,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掌握重點內容,不斷提升自身學習效率,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與較為優良的學習習慣,使得學生可以在語文學科學習過程中更加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
總而言之,利用問題引導法可以使課堂變得更加高效,使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更為突出,難點內容更加通俗易懂,易混點更加清晰明了,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完成學習目標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問題引導法
(一)教師做好引導工作
在教學中,問題引導法的關鍵在于教師作用的發揮。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對問題進行精心的布置,通過問題引領教學,讓學生受到“引導”,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合理安排課程內容
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教師在設置課堂學習內容時,應合理安排,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應適量,如果教學內容過多,會使教師提問的時間大大縮短,而大量的課堂時間被用于傳授知識,這使得學生在課堂的融入程度有所降低。
2.正確設置問題內容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提問時,所設置的問題應與課堂主題相關,問題與答案必須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問題的順序和邏輯關系要經過周密的設計,在邏輯上有遞進關系,切實起到啟發智慧、啟迪思維的作用,使得學生在思考中可以不斷深入更好地理解本堂課的教學內容。
3.合理控制提問節奏
教師在提問時應對提問節奏進行合理控制,使提問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使課堂的氛圍處于可控范圍之內,在這個范圍內積極發揮問題引導的優勢。
(二)家長承擔配合義務
1.多鼓勵孩子,讓他們樹立信心
在進行課堂問題引導式教學時,教師往往是提問者,學生是回答者。教師需要對設置的問題進行考慮,貼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家長則多鼓勵孩子參與到回答問題之中,使得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有所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問題引導法實施的關鍵環節是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家長的鼓勵必不可少,教會孩子勇敢面對同學和教師的目光。
2.帶領孩子參與課余活動
課余活動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提升學生參與度的方式。課余活動中有比較適合家長參與的內容,家長需要積極陪孩子參加,有助于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消化。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問題引導法是一個不錯的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運用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在將問題引導法融入小學語文學科實踐課堂后,不僅可以使教師的知識面有所豐富,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教學目的,還可以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實施問題引導法時,需要教師、家庭、學校三方協作,共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孫建梅.小學語文問題引導法的實踐探究[J].學周刊,20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