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桂濤
領學制教學方式能喚醒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點燃學習熱情,鼓舞孩子自主探究,不斷激勵孩子進步!下面我來結合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加法和減法”課堂教學片段談一談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片段一:厘清算理,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領學者1】那怎樣計算小數的加法呢?我來結合例1講一講。題目要求小明和小麗一共要用多少元,我們就把小明和小麗的錢加起來4.75+3.4。列豎式時,首先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再從最低位算起,3.4百分位上沒有一個計數單位,可以想成0,再與4.75百分位上的5相加,十分位上滿10向前一位進1。
【領學者1】追問:誰能結合元、角、分的知識和小數的意義,說一說為什么“把小數點對齊算”?(在算式4.75+3.4旁邊寫上一個大大的“?”)
生1:4.75元和3.4元,整數部分表示元,十分位表示角,百分位表示分,4.75元是4元7角5分,3.4元是3元4角,4.75+3.4的整式應該把表示“元”“角”“分”的數分別對齊著寫,才便于相加。
【領學者1】你能結合元、角、分的知識來講解非常棒!掌聲送給你!
生2補充:4.75+3.4,是4個1加3個1,7個0.1加4個0.1,3.4的百分位上沒有數當0來計算,相同計數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而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教師:把小數點對齊,就是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同計數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說得真好!掌聲送給你?。ò褑柼柌恋簦?/p>
【領學者1】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還要注意,得數里的小數點要與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不要忘寫。
【思考】在領學者的分享和追問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深度思考把這節課的知識厘得很清楚。“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可以利用元、角、分的知識來理解,把相同單位放在一起加。也可以利用小數的意義及組成來解釋,最終得到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計數單位對齊。就這樣,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不僅學會了算法,還用自己的語言闡明算理,提高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片段二:打通算理,培養數感
【領學者2】1號領學者已經帶領我們學會了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那么,怎樣用豎式計算小數減法呢?我來結合“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這個問題講一講。指著屏幕上“4.75-3.4”,說:用豎式計算小數減法,也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從最低位算起,4.75百分位上的5減3.4百分位上的0,5-0=5,十分位上7-4=3,個位上4-3=1,計數單位相同才能減。得數等于1.35。
【領學者2】計算小數的減法也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后再做。
追問:我們是怎樣計算小數加法和減法的?
生3: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從最低位算起。
教師追問: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4:第一,都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第二,都要從低位算起;第三,相加滿10時都要向前一位進1;第四,不夠減時都要從前一位退1作10,然后再減。
【領學者2】你總結得真完整!掌聲送上!
【思考】領學制課堂模式彰顯以下幾個特色。
1.顛覆了課堂結構
將預習內容進行前置,把課堂上的時間用來進行討論、交流,解決預習中的困惑。由于預習是放在課前進行的,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便于學生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思考。有了這些個性化的思考,學生的交流才有話可說,才能學得更有效、更深入。另外,把預習作業作為課后作業,這樣避免了機械的練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改變了教學方式
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創設了以“互動交流、質疑解惑、相互傾聽、共同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由原來的“教師為中心”的“同步教學法”向“學生為中心”的“共同體學習”方式轉變,這種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3.重構了師生關系
領學制課堂,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在教學的重難點,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或學生講得不到位的地方適時地介入進行補充、點撥、引導、糾正。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教師在學生進行交流學習的時候走進各個小組,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小組進行集體指導。
4.提高了學習效率
領學制通過課前預習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形成個性化思考;通過小組交流、質疑解惑調動所有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使學習真正發生;通過組際挑戰,促進小組互相團結合作,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領學制課堂為學生創設了更多的交流互動、彼此分享的機會,教師真正成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房超平.思維第一:全面提升學習力[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