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對語文寫作教學而言,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提高寫作水平,進一步豐富對生活的感知以及文字表達是教師需要不斷研究的課題。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其認知能力以及書寫能力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然而大部分學生卻無法實現認知與書寫的轉化,導致作文的空洞無物,無法達到高年級語文寫作的要求。對此,教師需要進一步借助微課,切實以學生感興趣、能接受的教學方法,將寫作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與濃縮,結合寫作實踐訓練進一步提升高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
案例描述:
(一)難題——隨處可見的同質化
周五放學后,課代表一如既往地將班級本周的習作交了上來。我嘆了一口氣,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大家寫的作文都存在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同質化嚴重。千篇一律的周末公園旅游與知錯能改的故事讓我不得不重視了起來:作文習作仿佛成了同學們的公式化寫作,
而且在缺乏細節描寫的情況下,大家不僅作文思路一樣,而且連語句、用詞等方面都存在十分嚴重的同質化。
同質化嚴重的原因——缺乏感悟(觀察)、寫作模式單一。對此,我開始了長時間的觀察與嘗試,最終我決定借助微課,務求利用最短的時間,以言簡意賅的方式去完成這次漫長的改變。
(二)改變——趣味化的理念革新
在當周的作文課上,我首先給學生播放了一個視頻:
兩個在海邊看日出的朋友分別在感嘆日出的美好。
面對這個趣味視頻學生發出了一陣哄堂大笑。隨后,我引出了這次的微課《場面描寫的三要素》。視頻中,老師對作文的氣氛烘托、先后順序、點面結合以及詳略得當四方面進行了描述。
在圖片與例文的細致指導下,學生十分認真地聽講與記錄,相比過去講授寫作技巧時大家懶散的態度,本次寫作理念的滲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利用視覺與趣味案例結合的微課就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行了提高練習。
(三)引導——微課中的頭腦風暴
經過對高年級學生心理的研究,我發現作文同質化嚴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沒有對素材進行充分體驗。在周五語文課上,我給學生準備了一段在公園奔跑的視頻,并且組織了一次頭腦風暴——大家猜猜視頻中的主人公究竟看到了什么如此開心。讓我意外的是,大家的創意與想法竟然一下子涌了出來……
于是,我乘勢引入了微課《作文素材的多元化》,講述如何通過同一個素材去尋找不同的切入點,引導學生結合不同的生活經驗就同一個素材進行加工,避免出現作文同質化的現象。
在微課結束以后,全班以“公園里的一天”為主題進行寫作。大部分作文都言之有物,有明確的故事線與想法,而不僅僅局限于單純的流水賬。
(四)完善——實現作文多元化
在學生對寫作的認知與切入點都有所熟知以后,我開始就學生作文的綜合水平進行完善。事實上,高年級學生在語句運用以及詞匯量方面都能滿足作文的要求,但是存在描寫方法籠統與缺少細節的問題,從而造成寫出來的文章枯燥無味。所以,我針對這個問題重新錄制了一套新的微課課程。在微課中,我通過展示圖片的方法,鼓勵學生尋找圖片中的細節,從而逐步訓練他們對細節的把控能力。微課《作文中的細節描寫》中我結合此前引導學生找出的細節,通過舉例的方式將描寫細節的幾個方法教給學生。通過具有針對性以及可復制性的示范與應用引導,學生在短期內提高了寫作水平。
(五)鞏固——寫作微課生活化
為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寫作技巧的認知,實現寫作能力與生活觀察的轉化,我借助微課的便捷性進一步拓展家校合作的教學渠道,將微課融入家庭教育與課外生活中,從而形成教育合力,實現寫作微課“寫作描繪生活,生活推動寫作”的最終目標。
通過線上分發的方法,我給每一個學生的家長都發送了一個微課資源包,要求在家長的陪同下實現定期親子共學,并且在周五晚上學習微課后的次日跟隨家長共同體驗生活,尋找寫作素材。在微課的指導以及家長的支持下,學生漸漸愛上了這種學習方式,并且逐漸激發了分享意識,在作文中描述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一個月后,我有意識地將學生的作文與開展微課前的作文進行了一次對比,發現大家的作文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升,許多“流水賬專業戶”更是逐漸愛上了作文,班里的一些同學甚至參與了網絡上的小學生作文大賽,贏得了“優秀獎”的殊榮。如今,班級逐漸形成了正面的寫作氛圍,學生都對寫作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張沐華.讓寫作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淺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學周刊(A版),2013(7):150.
[2]陳迎.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引導寫小練筆的理論探索與應用[J].引進與咨詢,2006(3):75-76.
作者簡介:曹敏(1980—),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