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輝
摘 要:做好對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的應用研究,可以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重要助力。以小學語文課堂為基礎,分別對識字學習、課文分析及作文教育環(huán)節(jié)中師生互動的具體方式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互動;策略
教師與學生是課堂的兩大主體,其中教師負責知識展示與教授,學生則是知識探究和學習的主體。從這一角度來看,要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更好地完成知識學習,真正掌握知識,首先要做好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師生互動為基礎的課堂教學模式便應運而生。從小學語文知識內容的分類及其特點來看,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方式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要求教師必須做好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設計。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討論。
一、識字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教學中,生字多以課文為基礎來呈現(xiàn),學生需要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找出生字,并對其進行識別和掌握。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做好對生字的識別,還要通過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增強學生對生字的認知效果。為此,我在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會專門準備課件,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脫離課文的第二層次識字教學。以“日”字為例,雖然學生都知道“日”是太陽的意思,但他們對于方方正正的“日”字與又圓又大的太陽有哪些關聯(lián)并不了解,這種一知半解的學習狀態(tài)會導致學生的語文基礎不夠牢固。于是,我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了甲骨文中的“日”,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日”字是一個圓圈中加了一個點,這與他們認識的太陽更貼近。之后,我將“日”字的演變過程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認識不同時期“日”字寫法的同時了解漢字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并最終確定為“日”。在這種師生互動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提升對漢字的認知和理解,同時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變得更為高效和有趣,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因此得到顯著提升。
二、課文分析環(huán)節(jié)的師生互動
學生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既可以完成識字等基礎知識的學習,還能夠獲得閱讀、作文及審美能力方面的鍛煉,所以課文是語文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的重點所在。例如,在《蝙蝠與雷達》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所以他們雖然能夠完成課文的閱讀,但對于蝙蝠與雷達的關系理解存在不足。表面上看,學生在此方面的學習狀態(tài)并不會對語文教學造成影響,但實際上這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文本分析和審美能力,而且本文是說明文代表之一,如果學生存在理解不足,之后的說明文學習都有可能受到影響。針對這一情況,我選擇與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互動,在借助信息技術展示蝙蝠依靠聲波來辨別方位的基礎上,也讓學生了解雷達的工作原理。在這種互動學習模式下,他們可以通過對比觀察來看到兩者之間的異同,這讓學生理解了為什么雷達工作受啟發(fā)于蝙蝠的聲波,該課文的學習將沒有任何遺留問題,課堂教學工作因此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文教育環(huán)節(jié)的師生互動
作文是語文知識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對學生的作文教學是每一位教師所追求的工作目標。從小學習作內容的設置來看,很多內容都為教師提供了互動教學的發(fā)揮空間。如在進行即景的作文教學時,我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興趣的基礎上,選擇在周末組織他們去進行郊游,讓學生可以放松身心。在郊游過程中,我會引導他們進行觀察,讓他們發(fā)現(xiàn)身邊的景色,由此來實現(xiàn)寫作素材的積累。最后,我會在完成郊游之后為學生布置即景的寫作作業(yè),在這種形式的作文作業(yè)中,學生會因為自己真實的體驗而產生學習興趣,同時他們因為有素材可寫,能夠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而獲得寫作水平的提升,這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帶來了重要支持。
做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模式研究,能夠讓語文課堂教學工作變得更為科學、高效,這對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必須認識到自己在課堂當中的定位,并能夠通過科學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獲得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素質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涂婉蓮.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探析[J].讀與寫,2021,18(15):89.
[2]孫虹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