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保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體系中,傳統文化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我國幾千年的歷史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財富,如果想要有效傳承,則必須從小學時期抓起,加強語文課程教學,注重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深入探究了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在我國持續發展道路中,傳統文化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小學語文是一門語言性較強的基礎學科,涉及廣闊的知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揚以及傳承發揮著關鍵作用。基于此,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教材內容,準確把握傳統文化內涵,并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落實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將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效地傳承下去。
一、通過古詩詞教學落實傳統文化的全面滲透工作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古詩是一項重要內容,引導學生加強古詩詞的有效學習,不僅有助于完善學生的文學素養,而且能夠促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由于古詩詞具有語言經典和意境生動形象的特點,其中隱藏著多元化的傳統文化。例如,在《村居》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教師循序漸進的指導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主動探索和分析古詩詞中所描述的美妙意境。借助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古詩詞的主題內涵以及中心思想,而且能夠讓學生感悟其中隱藏的“放紙鳶”等豐富的傳統文化。在學生積累到豐富的古詩詞知識后,教師可以組織以古詩詞為載體的充滿傳統文化色彩的體驗活動,如此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深刻感知。
二、注重傳統文化背景與日常教學內容的結合
優秀傳統文化可謂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精髓所在,勢必被歷代相傳并落實發揚光大,因此,需要學生從兒童時期學習傳統文化。倘若教師能夠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緊密聯系,則能夠促進學生產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成績,同時能夠為學生帶來豐富的語文課程學習體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全面滲透傳統文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借助講故事的方式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聽故事的無限樂趣,而且能夠實現心靈的健康成長。例如,在《慈母情深》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系統地講解課本內容,促使學生準確掌握課文內涵,感悟文章所彰顯的道理,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默默付出以及無私奉獻,懂得親情的珍貴。在學生產生了深刻的感悟之后,教師可以適時滲透傳統文化,如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民族的高尚美德等,讓學生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正確認識到父母為自己奉獻的一切,學會感恩,學會盡孝。
三、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更好地滲透傳統文化,必須營造良好的氛圍。所以,在語文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中,教師講解傳統理論知識時,需要重視營造輕松的傳統文化氛圍。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課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下課文的主題內容,重點點撥生字詞和學生無法獨自理解的相關段落,讓學生能夠系統化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隨意選幾名學生扮演文章中描述的角色。
在角色扮演活動開展之前,學生需要把握角色的實際情況,如此學生才能將人物的神態和行為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還原人物形象。在角色扮演期間,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引導和幫助,與學生一起討論和分析文章中每個人物的形象特點,探索文章中所蘊含的歷史背景和豐富的傳統文化,鞭策學生排練,同時在學生演繹之前營造良好的氛圍。在角色表演活動結束之后,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面對全體學生說說自己所充當角色的具體情況以及歷史故事等,并分析一下自己對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形象的獨特理解,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討論怎樣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最后,教師可以拓展教學內容,介紹歷史上不同英雄人物是如何繼承以及發揚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借助榜樣作用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傳統文化的全面滲透工作,能夠幫助學生養成高尚的文化素養,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創新和優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主動探索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李水霞.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2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