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民
摘 要:小學英語課堂上的信息適度指的是教學內容的文本信息和所要求學生達到的目標要適度,不宜超出學生接受信息和理解信息的上限。超量的信息往往會讓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從而也就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逐漸下降;適度的信息既能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學得輕松,還能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英語課堂;信息適度;活動適度
英語課堂上的信息過量往往會導致學生學習的容量太大,超出學生的理解范圍;目標太多,讓學生的能力不能夠最優化培養;過程太繁,讓學生的思路不能有條不紊,從而讓學生難以接受所學知識。長久忽視英語課堂上的信息承載問題,不利于英語課堂教學。因此,英語教師要在課前認真研究信息承載問題。
一、優化英語學習素材,實現信息適度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初學英語,又缺乏英語學習的環境,因而,他們往往會對英語片段中所承載的信息難以理解和把握。要想更好地將語言信息輸入學生的頭腦中,就必須選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性語言素材,否則無論教師采用何種新奇的呈現方式都無法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英語教師要不斷優化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素材,讓文本所承載的信息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規律。
(一)素材的有效性吸引學生的參與
在英語教學中,學習素材、孩子的認知水平相當時,采用不同的教學設計往往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同的學習效果。好的教學設計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關注不同的學生,進行坡度性設計。
比如在教學部編版教材Unit 1 I like dogs時,有的老師就能夠這樣設計:小組交流,描述小動物的特點。課前給每個小組發一些圖片以及英語詞匯:a cat,a dog,an elephant,a horse等,以便于學生能夠借用對于小動物的已有認識來描述小動物的特點。教師要呈現學生容易直接或間接看見的一些小動物,讓學生能夠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在學習完與動物相關的英語單詞后,再進行英語課文的理解與閱讀。
(二)用趣味性素材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新教學、整合學習素材不僅僅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給教師提出的要求,也是學生英語能力發展的需求。優化的學習素材是實現學習目標的基礎,然而英語學習素材的選用卻是一個需要教師花費很長時間進行考慮的問題。要考慮素材本身的背景與特點、學生的認知與理解力、興趣愛好等因素,只有把握好這些因素,學習素材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增強學習素材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在感性的世界里進行英語學習,從而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英語教學素材的創新整合中,教師還要能夠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采用更多的軟件將英語學習素材進行動態化的設計,賦予學習素材更多聲、像、圖、文等特征,用動態的、具有生命力的素材來激起學生的興趣,由此,學生的探究熱情能得到更好的激發,進而在具體的課堂之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素材的選擇要抓住學生的有效注意點
英語學習是一個知識與能力并存的師生互動過程,更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要面對著英語語言理解、英語對話、表演模仿與實際應用等任務。依據Paul Chandler和John Sweller的實驗,我們都很明白冗余的信息并非是有意識的安排而是無形中存在于學習任務之中的。過載的信息往往會對學生的課堂學習產生干擾,對學生英語語言理解與運用、目標的達成以及活動效果產生負面的影響。為此,我們在英語教學設計時,應盡量精簡學習的知識點,避免將多余的、復雜的信息呈現于學生面前,徹底消除冗余的負面信息。
二、合理演繹英語課堂,讓學習活動適度
英語學習是師生借助于英語素材進行共同演繹的活動過程,素材的本身應該適度,在活動過程中師生所進行的講解、對話、模仿訓練等都要適度。
例如,一位老師教學譯林版五年級下冊英語Unit 3 Asking the way第4課時,抓住每一環節的安排,做到了學習活動適度。在本節課教師能夠按照英語詞匯復習、英語文本復述、句型提煉、對話交流、英語寫話這樣合理分配時間。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聽讀、說寫、應用等能力都得到應有的培養。
總而言之,教師必須時刻把握好英語文本信息的承載問題、把控好英語課堂活動的適度問題,不斷提升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保持信息適度,讓英語課堂教學能夠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