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卿
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門以具體實驗內容為核心,實驗流程為依據的標準實驗課程。但是高中物理對于學生來說又是一門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壓力較大,所以如何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有效地完成高中的物理實驗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這一觀點,從實驗情境、設置問題和構建共同實驗三個方面來闡述基于立德樹人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分析。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中物理;實驗教學
由于高中物理的學習難度較大,而實驗教學的開展可以將其中一些難以理解的抽象定理和物理知識進行最直觀的教學,有利于學生輕松自如地理解復雜的物理知識。同時物理實驗教學也能讓學生思考一些實際生活中的現象,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一、創設實驗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創設實驗情境,并且也需要引導學生對其中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索,激發學生較強的求知欲。但是高中物理課程學習對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存在較大的難度,很多的物理實驗學生不管是在理解還是操作方面都不能做到深刻了解,導致學生對高中物理的探索欲望較低,其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強。面對這樣的問題,高中物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情境創設,調動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時為了在教學中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實驗的熱情,使學生將自身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學習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如在教學“電源和電流”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正式開始之前,為學生設置一個小的但是較為有趣的實驗。其實驗教材需要一個4~6伏的交流電源,同時還需要一個開關和自感線圈,然后將其電源和線圈用導線連接起來,并且還需要將導線的兩端引出自感線圈。在這樣的情況下,邀請一位學生進來感受這個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手抓住導線的兩端,然后教師連接電路。學生可以觀察到來體驗的學生抖動了一下,然后斷開電路,讓體驗的學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體驗和感受,然后向其他學生提問該名學生抖動的原因是什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個常見的小實驗,激發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學習興趣。同時,還需要基于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引導學生思考實驗中的各種現象,使學生學會透過表面的現象看到實質和原理。
二、實驗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獨立思考
在高中物理實驗過程中,物理教師不僅需要完成相應的物理實驗的教學,而且需要緊抓立德樹人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設置的實驗問題需要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對實驗中的問題開展由簡單到困難的學習,同時引導學生養成較強的自學能力。物理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還需要注重其難度設置的程度,其問題的設置需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來開展,問題的難度需要符合學生的水平,訓練學生的思維發展。這樣的問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能力,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符合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三、師生共同實驗,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傳統教學主要是由教師進行演示,學生只負責觀看實驗的過程。這樣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實踐的重要性,學生無法真正地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樂趣,不知道自己為何學習物理。所以在開展教學中的時候,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參與,調動學生熱情,使其真正地參與其中,最大限度地體會物理學習的價值。另外為了完成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與學生合作進行實驗,在教學中起好帶頭和示范的作用,言傳身教地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步驟。
如在教學“力的分解”這一課時,在開展相應的教學實驗的時候,教師需要先進行示范,然后學生跟隨教師的師范開始模仿。還可以是師生共同合作,教師去完成前半部分的實驗,讓學生開展自我的思考去嘗試完成后半部分的實驗。但是這樣的實驗需要選擇危險性較低的實驗,防止實驗過程中發生事故。開展這樣的共同實驗模式,不僅增強學生參加實驗的參與度,也培養了學生的勤勞多思的優良品質,完成了立德樹人的目的。
在開展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時候,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已經具備的知識體系,去采取更好的方法完成物理實驗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欲,以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設置遞進問題和師生共同實驗的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優良品質和各項學習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德智全面發展的高中生。
參考文獻:
[1]雍志元.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2019(8):173.
[2]趙鐵輝.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