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平麗
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快,現代化的腳步走得匆忙而倉促。大人們忙著生活,忙著為孩子打拼一片天地,然而卻忘記了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學生如今面對的壓力也逐漸變大,升學的壓力、考試的壓力,還有人際交往的壓力。這些壓力都會變成影響學生身體健康的負擔。尤其是小學階段,很多人認為小學生思想不成熟沒有煩心事,實際上并非如此,忽略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會對其未來的發展造成不可磨滅的創傷。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策略
近些年來,我國在教育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而學校有責任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輔導。我國的傳統教育方式一直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這種教育方式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夠看到不錯的效果,但是實際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并沒有任何好處。最好的教育方式應當是啟發式教育,而不是讓學生背負著沉重的壓力去摘得一點點分數。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需要學校乃至家庭給予其一定的關心,開展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一、調整自身的心態,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不同的學生
學生需要的并不是特殊對待,而是一視同仁。無論教師以怎樣的目光去評判一個學生,都會對其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因此,想要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就需要教師通過調整自身心態,面對不同學生的時候應當給予相同的關注與理解,讓學生從被審視的桎梏中走出來,創造輕松愉快的師生關系,穩定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勤于溝通,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
對小學生而言,溝通交流是了解其心理狀態的重要評估手段。小學生的思想較為單純,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較為直觀,哪怕是說謊也都有跡可循。同時,小學生對于他人的態度也較為敏感。在小學階段開展心理交康教育首先就應當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這就需要教師以良好的心態與學生對話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可以傾訴的對象,才能夠讓學生認同教師,向教師敞開心扉。優秀的教師能夠做到成為學生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很多學生在承受壓力后是渴望與人交流的,教師應當仔細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敏銳察覺個別學生的學習狀況,關心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給學生帶來良好的交流溝通體驗,讓學生恢復健康的心理狀態。小學生的自尊心較強,在溝通的時候,需要教師掌握好溝通交流的方法,切記不要以命令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這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教師應當以與朋友交流的心態面對學生,讓學生放下戒心,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三、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
近些年來,小學生竟然也有患心理健康疾病的,這種情況就意味著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要了。因此,學校應當有意識地在校園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對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判斷能力,讓學生學習如何面對這些心理疾病。除了對常見的心理疾病進行介紹講解以外,還應當為學生講解如何緩解壓力。大部分心理疾病都是由于壓力過大導致的,因此,在感覺到心浮氣躁、靜不下心的時候就應當對自身進行一定的調節,可以使用如肌肉放松法,通過調節自身的呼吸頻率來放松肌肉,達到舒緩神經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感覺興趣缺乏的時候可以停止自己手中的學習,進行一些自己喜歡的娛樂活動來調節自身的心理狀態,穩定自身的心理健康。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是一個學生能夠成為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條件,因此應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調節自身心理狀態的能力,在這一點上,需要學校、家庭乃至社會共同努力,為小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培養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環境。尤其是在學校方面,由于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所以由學校作為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場所是最合適的,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狀態,并且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需求后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郭淑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究[J].讀寫算,2021(23):41-42.
[2]田丕,周詩雅.全市中小學生主流身心健康,但升學壓力仍是最大困擾[N].安康日報,2021-08-05(5).
[3]蔡宏澤.農村留守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J].啟迪與智慧(中),202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