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芳
(長興縣和平鎮吳山中心幼兒園,浙江 長興 313100)
園內定期下發有關于pbl的專業理論書籍,教師自主選擇適宜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展開學習。
我們通過與同伴間交流對話的學習方式,將自己對pbl的理解與認識與同伴進行思維的碰撞,幫助教師進一步明晰pbl。
全園教師通過報刊、書籍、網絡等各種渠道獲得有關于pbl的更多理論知識。提升教師對pbl的深度了解與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園長、業務園長及課程小組成員進行研討并做了頂層設計,梳理出了pbl的操作“五步驟”(如圖1)以及具體實施內容1.0版(如圖2)。

圖1 pbl的操作“五步驟

圖2 實施內容
我們設立試點班(大一班),由骨干教師章玲玲帶隊實踐五步驟,并嘗試撰寫具體的活動過程。但在反復揣摩五個步驟要求的時候卻發現無從下手,如何寫,寫什么?教師無法吃透[2]。同時,對于年輕教師居多的團隊,對理念理解的差異性造成了實踐中的差距。
基于試點班實踐后出現的困惑,我園組織教師進行集中研討,決定將“五步驟”使用的要求進行調整,重點突出操作性以及兒童的真實活動想法,并再次由骨干教師章玲玲試點研究。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教師雖能撰寫方案了,但是幾個步驟的問題記錄太容易雷同,有價值的體現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
在pbl2.0版問題的基礎上,我園特邀請了縣教研中心徐季琴老師針對內容框架的設置進行診斷、把脈。找到原因后,在徐老師的引領下我們調整為3.0版。徐老師鼓勵教師轉換思考角度,將“五步驟”與實踐充分結合。基于孩子的想法梳理、提煉,才能有效地推動。
隨著pbl研訓模式的演變,教師們的課程意識已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全園教師跟隨課程小組開發的pbl3.0版模式展開班本課程的實踐。真正地實現將理念落到行動中。
隨著班本課程研究的不斷深入,年輕教師對pbl3.0版模式的推進還是存在一些困惑。于是我們發揮團隊作用,帶領大家共同實踐與研究。
團體研修后,教師們對pbl3.0版的模式越來越清晰,但還是不敢邁出個人嘗試的步伐,所以我們通過一對一地指導方式支持老師去嘗試。
基于前期地培訓與學習后,教師們將再一次地自我思考與調整。從理念轉變到行為跟進,從行為跟進到價值體現,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班本課程架構與實施能力。
每位教師在架構與實施班本課程的能力上呈現的水平也是各不相同,課程小組則通過補“短板”的形式找準教師不同問題的關鍵點再次給予指導與建議。
為了教師能夠更好、更有效地架構與實施班本課程。我們提倡以微格教室的方式,讓老師們進行微課程的模擬展示。
教師們通過實踐的積累,用心撰寫活動實施方案[3]。在園班本課程文案設計大賽中一展風采。
我園以“微格項目”為平臺,互相交流項目實施時的收獲與體會。將個人學習上升到全園大家的同伴互助。
案例是怎么來的?孩子們在課程活動中發生了怎樣精彩的故事,老師們又捕捉到了哪些精彩的畫面。我園組織教師以實踐案例的方式進行記錄,將每個精彩片段都能呈現與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