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善建
◆摘? 要: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下,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侵入到學生的生活中,而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培養,幫助學生正確地辨別信息中的真假內容,避免學生受負面思想的影響而產生價值觀的偏差。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有必要的。本文以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作出闡述,探究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優化改革。
◆關鍵詞:互聯網;思想政治;人才培養;素質教育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不斷交融,同時隨著互聯網進行信息的網絡傳播。但在多樣復雜化的文化中,難免有較多的負面思想。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未來建設人才隊伍,若受到負面思想的影響,會對大學生的個人素質發展與祖國未來的發展建設都是不利的。因此,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政工作應與時俱進,通過積極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做好大學生的思政工作。
1大學生思政工作開展的重要性
1.1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高校所開展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通過引導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幫助學生在各種信息交雜到網絡環境中可以堅守價值觀。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習過程中也更好的提升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加強了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確保高校所培養出的人才是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
1.2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區別于其他學齡段教育,大學期間的學習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聯系與溝通相對較少。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關系,進一步拉近師生間距離,通過教師對學生起到的榜樣作用,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教師通過關心每位學生的心理狀況,鼓勵學生學習進步,引導學生正確的良好品格,當察覺學生有不良思想時,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通過對學生思想疏導做出制止。
1.3構建和諧校園環境
高校教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鍛煉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與分析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對各種信息作出及時的判斷,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當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發生溝通矛盾時,可以選擇較為和諧的方式進行解決,從根本上減少影響和諧校園環境的不和諧因子,構建和諧校園環境。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2.1大學生集體觀念淡薄
當代大學生有很大比例是獨生子女,因生活在較為開放的社會環境,導致部分學生的思想是積極活潑開放的,同時也愿意表達自我。但仍有不少學生秉承的原則是事不關己,對于同學間的幫助或同學間的溝通交流,具有較強的警備,心里不愿意主動參加課外活動,也不愿意與他人進行過多的溝通,具有較差的集體榮譽感,集體觀念更是淡薄。
2.2大學生心理受挫能力較差
受成長環境所影響,大學生在家庭結構中大多數是以自我為中心,家庭對學生給予的過度保護,使學生不善于在人群中處理關系與自我定位。當交往的人際關系受到摩擦碰撞時,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挫敗感。當學習或生活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很容易輕言放棄,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抗挫能力都是較差的。
3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政工作優化
3.1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創新
不同社會發展時期對于大學生的素質提出了不同要求。因此,在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思政工作的教育創新,教育者首先要充分的認識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對學生的授課模式只是單純的理論講課,學生并沒有真正的去理解思想政治內容。單一模式的授課方式學生被迫接受通常是無法達到預期教育效果的,學生也很容易有厭煩心理。在大學思政教育課堂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結合高校辦學特色與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積極的引導學生思想發展。
3.2構建高效大學思政工作團隊
互聯網應用校園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發展下的主要趨勢,因此教師在思想政治授課時,要學會利用新媒體為學生教授新的思想政治知識。在新時期的大學思政工作團隊建設過程中,不但對教師提出了專業素養要求,同時也應加強對教師的新媒體素養要求。學校要定期組織思想政治教師進行技術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與提高課堂新媒體的使用頻率。教師通過掌握新媒體信息技術,進一步構建高效的思政教育課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在學生面前可以充分的發揮領導與典范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3拓展學生思政學習渠道
互聯網絡具有較強的學生基礎,因此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僅局限于課堂教育與課下果凍,而是要充分的利用互聯網特點開拓互聯網信息教育陣地。在大學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師應積極主動轉變角色,搶先對教育陣地進行占領。學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的信息平臺,完成新聞與思想政治知識的傳播。同時通過線上互聯網平臺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使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趨勢,確保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養成做出正確的引導。
4結語
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決定了學生的人才質量,面對新時期社會對于人才的更多需求,高效通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加強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注重隱性教育,隱性教育對學生是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積極的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這也對大學教師提出了更高教育要求。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進入到全員育人的工作局面,共同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
參考文獻
[1]陳琛.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04):238.
[2]姜海東.榜樣激勵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運用[J].鄂州大學學報,2021,28(02):24-26.
[3]李美玲.微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探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0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