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校外美術教育發展的現狀,對民間美術在校外教育中的開發及實施策略展開探討,通過發掘和認識永春紙織畫,進一步了解當地的民間美術形態,同時感受其本土原創魅力和獨特的審美視角。
◆關鍵詞:民間美術;校外教育;永春紙織畫;開發;實施策略
中國校外美術教育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形成了相應的制度與體系,在青少年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面臨諸多的困惑與挑戰。民間美術在千百年來的傳承中,逐漸與現代教育走向融合,也為校外美術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而以下主要從永春紙織畫出發,探討永春紙織畫在校外美術教育中的開發與實施,提出具體策略,在做好民間美術傳承與發揚基礎上,推動民間美術與校外教育走向更完美的融合。
一、永春紙織畫在校外美術教育中的開發必要性
民間美術資源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相關教學內容,對于校外美術教育而言,更是起到了積極地作用。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本地區的民間美術,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讓更多的學生進行薪火相傳。
(一)有利于永春紙織畫的傳承
福建閩南僑鄉縣城永春有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紙織畫,相傳始于隋末唐初。它與杭州絲織書、蘇州緙絲畫、四川竹簾畫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家織。在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一千多年的發展,無數代藝人的努力鉆研,永春紙織畫逐漸形成了猶如“ 霧里看花、隔簾觀月”般的審美品格。但由于復雜又保密的制作工藝、傳承與發展等諸多原因使其日漸衰微,甚至中斷,師徒相傳和家族相傳是紙織畫的主要傳承方式,傳承人起著重要的作用。
就現狀而言,民間美術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民間美術的傳承現狀。然而,民間美術的傳承如果僅由民間美術的消逝來決定的話是不可取的。因為它需要更多人參與其中,同時也需要政府機構、教育機構、社區團體的共同協助,才能把保護工作落到實處。而校外美術教育可以在紙織畫的傳承中盡綿薄之力,例如:可以邀請紙織畫傳承人進課堂,傳授紙織畫的相關知識,讓更多學生了解紙織畫,使其代代相傳等。
(二)有利于校外美術教育特色課程形成
民間美術與當地民俗、民風、物質創造、手工勞作是密切聯系的,將其融入校外美術教育有助于當地特色課程的形成。以永春紙織畫為例,可將其融入到校外美術課程中去,圍繞本地區紙織畫的發展概況,讓學生在耳聞目染中感受民間美術的內涵,完成課程的挖掘與開發,從而提高當地校外美術的教學水平。
因此,校外美術課程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民間美術資源,將學生有限的關注力聚焦在教師設置的探索、觀察的視覺情境中,而不再陷入單純的技法體驗,讓其身臨其境的觀察、行為實施沒有了阻礙,達到了蔡元培先生提出的“陶養性靈,使之日進于高尚者”之效。
二、永春紙織畫在校外美術教育中的開發及實施策略
永春紙織畫在校外美術教育中的開發及實施需要從民間美術本身入手,結合校本課程的具體架構,保證在完成課程具體實施后做好評價。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以下開發及實施策略。
(一)校本架構
這里提到的校本架構是對民間美術的涉獵與研習。民間美術在校外美育中的教學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民間工藝;②傳統的民間繪畫及建筑;③由傳統民俗衍生出的視覺現象等。而永春紙織畫屬于民間工藝范疇,其校本課程的開發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民間美術的內涵,最終產生民族精神認同感,讓學生在校外美術教學中感受民間美術的價值,最終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和創造能力的提高。因此,永春紙織畫課程的開發需要設置一個總目標,在課程的實施方面,通過學生對民間美術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
在課程實施階段,永春紙織畫在校外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中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教師自身對永春紙織畫文化有明確認知,美術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在開展紙織畫校本課程的開發中應該對紙織畫藝術有一個相對全面的了解,進而增強自身在校本課程中的引導作用,保證校外美術高質量的教學實踐。教師在開展紙織畫所表現出的內在思想做引導,從而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②注意紙織畫校本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例如在開展紙織畫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與繪畫、設計、音樂等融入其中。由于紙織畫給人一種猶如霧中觀花,經緯朦朧的感覺,這就讓我們聯想到“印象派”畫家莫奈油畫作品里那具有代表性的光與色,在講解紙織畫藝術特色時可與“印象派”結合起來,并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融入紙織畫元素呈現出來。紙織畫本身要求動手能力與想象力,良好的引導對學生了解紙織畫作用顯著,學生會更加主動地學習與探索。
(三)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為了檢驗校外美育中紙織畫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情況,但評價的過程需要高度關注,保證評價課程能激勵學生全面、持續、健康的發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自信心,更好地接受民間美術及紙織畫課程,達到教學的有效評價。筆者認為圍繞以下幾方面實施:①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②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靈活的教法激發學習興趣;③實施分層次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通過這樣的有效評價,為紙織畫課程在校外美育中的滲透提供保障。
校外教育中美育之所以能起到重要作用,在于它對青少年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將民間美術作為資源引進校外美育中可以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喜聞樂見的、不一樣的地域風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其中情理的感化與影響,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的“熏浸之力,在使感受者不覺”,這也正是美育所要追求的。而隨著當地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民間美術的關注也逐步提高,相信永春紙織畫也能在校外美術教育中開辟一條敞亮的文化之路,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民間美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學文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作者簡介
方琳(1988.11—),女,福建省泉州市人,碩士研究生,中小學二級教師,科室:泉州市青少年宮,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