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攀宇 徐坤 董玉珺 馬睿
◆摘? 要:高職護生是護理隊伍的主力后備軍,其心理健康現狀不樂觀,導致入職后離職率偏高,嚴重影響著護理隊伍的穩定性。本研究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依據,提出一套較為完善的心理能量提升干預方案,旨在從積極的角度出發,提升高職護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改善其心理健康、減少護理行業的人才流失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護生;心理能量;心理健康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興起的一股心理學研究新思潮,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人的潛能和美德等積極心理品質,心理能量也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興趣。心理能量是人的認知能力、心境狀態、意志和行為上綜合體現出的一種正向積極的心理力量,也是個體所擁有的維持其社會適應性的生命活力。總之,心理能量是個體自身潛存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社會生存能力。
高職護理學生作為未來的白衣天使,肩負著救死扶傷的重大使命,他們能否順利成為適應當代醫療環境的人才,不僅取決于其是否具備扎實的知識技能,還取決于是否具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然而,目前相關研究顯示,護理從業者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職業認同感低,離職率較高,尤其是新畢業護士在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內離職率高達60%,而高職護理學生作為未來護士隊伍的主力軍,其心理健康勢必會對護理隊伍的穩定性帶來極大的影響。那么,如何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出發改善高職護生的心理健康,使其走向工作崗位后能夠更好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這是廣大護理教育工作者熱切關注的一個重大課題。然而,目前有關高職護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絕大部分仍然集中在心理問題的篩查和干預兩方面。近年來,雖然也有部分研究關注護生的主觀幸福感等積極心理品質,但鮮見對正性的、積極的心理能量進行研究。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積極心理品質的發掘不僅有助于降低個體的不良情緒,改善其心理問題,還可以拓延其瞬間的知-行能力,
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體力、智力及協調性等個人資源[4-5]。因此,發掘和培養高職護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激發其心理能量對改善高職護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進而減少護理行業的人才流失具有重大的意義。基于上述分析,本課題以高職護理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開展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心理能量提升干預,以期為提升高職護理學生的心理能量、改善其心理健康、減少護理行業的人才流失提供參考依據。
本研究中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心理能量提升干預方案如下:
一、主題一:認識自我,悅納自我
具體內容如下:①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護生認識自己的個性特點,明白每個人都有優勢和不足,每個人都需要接納不完美但獨特的自己;②開展“我是誰?”主題班會,促進學生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和悅納。
二、主題二:以誠待人,理解寬容,建立和諧人際
具體內容如下:①開展“和諧人際”專題講座,讓學生明白人際交往的小技巧;②開展“我想與你做朋友”團體活動,促進學生相互交流、理解、包容,傳遞真誠、友善、愛等積極心理品質,增進人際和諧。
三、主題三:認識愛情,愛他/她,也要愛自己
具體內容如下:開展“大學生愛情健康教育”專題講座,讓護生明白愛情的本質,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念,學會愛人和接受被他人愛,能夠積極地看待愛情中的挫折,促進個人成長、進步。
四、主題四:減壓訓練,變“壓力”為“活力”
具體內容如下:①開展“釋放壓力,為心靈放假”專題講座,讓護生掌握減壓技巧,學會放松;②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如接力賽、聯誼晚會、互動游戲等,鼓勵護生在活動中放松自我,激發幸福感、自信、樂觀、友好、感恩等積極心理品質;③鼓勵學生參與各項團學活動的組織、策劃和管理,教師給與積極的肯定、鼓勵和適當的指導、建議,提升護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執行力、領導力和自信心。
五、主題五:合理規劃,促進職業認同
具體內容如下:①開展就業輔導專題講座,幫助護生明晰職業目標,合理規劃學業;②利用“抗疫英雄、南丁格爾獎獲得者、最美護士”等護理同仁的先進榜樣事跡激發護生的職業自豪感,增進職業認同感。
六、主題六:發掘優勢,激發潛能
具體內容如下:開展“我的優勢、你的優勢和他的優勢”團體活動,鼓勵護生發掘自身的優點,激發自我效能,發現他人的優點,通過相互真誠贊美,傳遞友愛、快樂、真誠、感恩等積極心理品質,激發心理正能量。
通過為期兩個多月的干預實踐發現,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心理干預方案受到了高職護生的一致好評,能夠激發其積極心理體驗、促進其心理健康,對提升其心理能量具有積極的作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晏雙平.大學生心理能量問卷的編制與實測[D].西南大學,2011.
[2]劉立新.個體心理能量結構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理論探討[J].北京教育(高教),2018(04):74-76.
[3]孫干,徐鴻宇.高職畢業生就業初期非理性離職調查及對策建議[J].教育與職業,2018(05):80-84.
[4]Fredickson B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oar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56(03):218-226.
[5]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03):321-327.
作者簡介
任攀宇(1989—),女,陜西漢中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心理護理、護理教育。
課題項目:陜西省職業教育研究課題:“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高職護理學生心理能量及職業認同感研究(編號:SZJYB19-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