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楊寄州編著的《登攀——中級漢語教程》(共兩冊)是越南河內國家大學等高等院校的不少大學二年級學生和三年級學生所使用的漢語核心教程,書中的詞語數量眾多,其中含有不少四字格。漢語的四字格豐富多彩,其文化內涵尤為深奧。中國人說話、寫文章特別喜歡用成語、俗語之類的四字格。但是對非漢語母語者來說,四字格的教學與運用較為困難。因此,我們首先對《登攀》中四字格進行考察。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分析與對比,概括《登攀》四字格的特點。從而闡述非漢語母語者的越南教師及學生對《登攀》四字格的教學與學習情況。
◆關鍵詞:《登攀》 四字格;越南大學生;學習
隨著漢語熱在海外的興起,各類漢語教程的編寫對漢語教學事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目前來看,中國所編寫的對外漢語教程種類五花八門,可以說是應有盡有,滿足了漢語教學與學習的需要。漢語在越南的興起至今已有二十多年,越南許多高等院校選擇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編寫的各類初級、中級、高級漢語教程(包括聽、說、讀、寫四個語言技能以及專業漢語教程)作為漢語專業和非漢語專業的主干教程。這些教程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實用性及時代性。值得肯定的是,各類漢語教程對對外漢語教育事業已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漢語的詞匯極為豐富,非漢語母語者在學習漢語過程中必須掌握不同的詞匯單位,其中四字格比較為難以掌握。
一、《登攀——中級漢語教程》中四字格之考察
四字格是漢語中常見的一種語言現象,一般大量用于人們的交際或文章寫作。四字格是“由四個音節組成的詞或短語,包括四音節的單純詞、合成詞、成語、固定短語和自由短語”。四字格在對外漢語初級、中級和高級教程中為數不少,尤其在中級和高級階段。非漢語母語者需要學習、掌握并且熟練運用一定數量的四字格。
由楊寄州編著的《登攀——中級漢語教程》(后簡稱《登攀》)(第一冊和第二冊)是越南不少高等學校漢語專業二年級(第二個學期)和三年級(第一個學期)選用的核心教程。本教程是在《漢語教程》修訂本的基礎上編寫的,其生詞與《漢語教程》(修訂本)第三冊銜接,適合本科二年級水平的漢語學習者使用的。我們先對《登攀》中的四字格進行考察,考察范圍包括每課生詞表(已排除專有名詞)和課文、練習兩部分(已排除重復)。考察結果如下:
從表1 來看,《登攀》的生詞量較多,第一冊為1186個生詞,平均每一課的生詞為65.8個;第二冊平均每一課的生詞為73.6個。《登攀》的四字格所占的比例也不小,第一冊為86個四字格,占生詞總量的7.25%,平均每一課的四字格為4.77個;第二冊的四字格數量為98個,占生詞總量的7.39%,平均每一課的四字格為5.44個。不過,《登攀》中四字格的分布也不相對均衡,第八課、第十七課和第十九課沒有四字格,有的課四字格較多如第五課(8個)、第九課(9個)第十四課(9個)、第二十一課(10個)、第三十二課(10個)、第三十三課(9個)和第三十六課(11個)。除此之外,表1還有課文和補充練習中的54個四字格。這樣《登攀》四字格的總數將增加到238個,占生詞量的9.47%。我們再選擇由徐桂梅、崔娜、牟云峰等編著的《發展漢語》(中級綜合I、II)(后簡稱《發展漢語》)[4] 作為與《登攀》的對比對象。由于這套教程適合已掌握基礎漢語語法,學過2000 —2500個常用詞,具備基礎漢語交際能力,能用漢語就與個人有關或常見的熟悉話題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學習者使用。此外,《發展漢語》也被越南一些大學當做漢語專業的核心教程,與《登攀》是同一個等級。我們將《發展漢語》中的四字格進行考察。考察結果如下:
從表2來看,《發展漢語》的生詞量比《登攀》的少得多。第一冊為648個生詞,平均每一課的生詞為43.2個;第二冊生詞為751個,平均每一課的生詞為50個。《發展漢語》的四字格所占的比例也較小,第一冊為20個四字格,占生詞總量的3.08%,平均每一課的四字格為1.3個;第二冊的四字格數量為18個,占生詞總量的2.39%,平均每一課的四字格為1.2個。將《登攀》和《發展漢語》的生詞量和四字格數量進行對比,我們得出下表的數據。
光從上述的數據來看,外國學生學習《登攀》要比學習《發展漢語》更為吃力。他們需要學習一定數量的生詞,不僅要正確理解生詞的意義,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生詞的用法,最后將學過的生詞較為準確、熟練地運用于聽、說、讀、寫等綜合語言技能。通過我們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越南學生們對《登攀》每一課的生詞的吸收是比較困難,其中四字格的吸收更加費力。而學習《發展漢語》比較輕松一些,四字格數量較少也易于外國同學們的習得。
二、《登攀》中四字格的特點
由于《登攀》等很多對外漢語教程對生詞表中的短語(成語、俗語、慣用語、固定短語、自由短語等)都沒有標注其詞類,因此我們先根據《應用漢語詞典》[5]對四字格的詞類或語類標注。如果《應用漢語詞典》沒有這條四字格,我們則使用《漢典》(網絡版)[6] 再次進行搜索,再以《漢典》的標注為準。之所以選擇上述兩種語言檢索工具是因為《應用漢語詞典》是外國留學生常用的印刷版漢語工具書(單字約一萬個,詞語四萬余條)[5],而網絡版《漢典》則是一個面向廣泛受眾、含有豐富及有益內容的教育和信息網站。《漢典》收錄了93898個漢字、361998個詞語、短語、詞組,以及32868成語的釋義[6]。這樣,我們對《登攀》中的四字格考察的數據更加科學、可靠。《登攀》四字格的考察結果如下:
從上述考察、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后可以看出《登攀》四字格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是,《登攀》四字格的輸入量大:本教程共有238個,平均每一課差不多6.6個四字格,占生詞量的9.47%,是《發展漢語》四字格數量的3.5倍。
二是,《登攀》的成語、俗語、慣用語及固定短語占絕對優勢。238個四字格又可分為成語、俗語、慣用語、固定短語、副詞、形容詞、象聲詞等9類。其中成語共有116條,占四字格總量的48.74%。成語、俗語及慣用語加起來為數126條,占四字格總量的52.9%。固定短語雖然說是固定,但并不是完全穩固不便,它的形式相當穩固,不過因為其中的某一成分(某個漢字或語素)在某種語境或表達需求等情況下可以變更。《登攀》的固定短語為106條,占四字格總數的44.54%。實際上,固定短語與成語、俗語或慣用語在結構、語法功能、語義特征等特點大同小異,因此如果把它們加起來的話,《登攀》的成語、俗語、慣用語及固定短語占絕對優勢(97.45%)。
三是,固定詞組、成語、慣用語、俗語的構造是多種多樣的。根據《漢典》提供的內容,《登攀》的成語、慣用語、俗語以及固定詞組等的結構可分為8類:聯合式、動賓式、偏正式、兼語式、補充式、連動式、緊縮式和主謂式[6]。可見它們的結構幾乎涵蓋了漢語固定詞組的主要結構。
四是,成語、慣用語、俗語等固定詞組多半是書面上得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口頭上傳下來的。書面上的四字格在社會習慣上廣為流傳,具有深厚的基礎。《登攀》有166個四字格是標有出處[6],也就是說它們基本上是書面上得來的四字格。其中有一部分的成語和俗語是有典故性或含有文化詞語,它們所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幸虧這類成語和俗語在《登攀》四字格所占的比例教少,減輕了學習四字格的負擔。想透徹理解四字格中的文化內涵并熟練地將四字格運用于交際中是教師和學生需要全力以赴達到的目標。
從《登攀》四字格的特點來看,本教程的四字格數量較多,其中成語、慣用語、俗語占絕對優勢。《登攀》的四字格多半是書面上得來,具有很強的書面色彩。成語及俗語等包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四字格的結構基本上包括固定詞組的主要結構。中國人說話、寫文章一般會用一些成語、俗語、慣用語或歇后語等修辭手段,對非漢語母語這來說能夠理解并運用它們需要學習和訓練過程。
三、《登攀》四字格的教與學情況
經過多年的觀察與調查,我們發現越南教師或學生對學習四字格(尤其是成語)都有一套教學和學習步驟,《登攀》的四字格也不例外:
一是,初步了解階段。由于《登攀》中生詞表對四字格的解釋是英語,加上書中的詞語用法部分幾乎沒有四字格的解釋。因此,越南教師和學生通常需要對四字格進行檢索。一般情況下,學習漢語詞匯,包括學習漢語四字格在內,非漢語母語者的越南教師和學生需要對四字格的內涵(意義)、結構及語法功能進行全方位的了解。最好需要對每一個四字格的解釋、出處(不強求)、示例、語法(包括語法功能,語法結構),甚至有可能的話也要了解四字格的同義詞或反義詞。《登攀》未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四字格的基本知識,因此一般要使用漢語工具書(印刷版或者網絡版都便于搜索查詢)。教師可以用《應用漢語詞典》等印刷版的工具書或《漢典》等網絡版的檢索工具。例如,我們可以利用《漢典》所提供的信息(見表5),檢索書中四字格的基本知識。
其次,教師教學與學生習得階段。教師將教程中所有的四字格給學生講解其主要意思(可利用四字格的字面意義進行解釋,有些四字格只能按照整體的意思進行解釋)。接著分析四字格的語法結構,語法功能,對每個四字格列舉幾個例子,以便學生習得四字格在句子中所擔任的句子成分及其表達方式。學生將從中吸收四字格語言知識并掌握四字格的用法。
其三,反饋階段,在學習四字格后,教師首先通過教程所設計的練習(書中僅有選詞填空、完成句子和完成下列成語并造句、情景表達和四字格有關的課后練習)檢查學生對四字格的語言知識的吸收。其中選詞填空和完成下列成語僅能衡量學生對四字格的基本知識,而完成句子、完成會話這兩項練習雖然也涉及一部分四字格,但是并非能準確衡量學生對四字格的習得。用成語造句及情景表達這兩項練習最能衡量學生四字格的靈活運用程度與語境的創造能力。
由于教程中的練習較為簡單,因此教師也千方百計地設計其他補充練習,如要求學生解釋四字格的基本意思,解釋語法結構,分析語法功能,造句,情景表達,改錯、寫作等補充練習),學生在完成上述練習過程中能夠反饋他們對四字格的習得。教師從中可以發現學生對四字格的理解和運用準確度。我們通過對124名二年級和三年級大學生對《登攀》的116條成語的掌握與運用進行考察。考察結果如下:
從表6的考察結果來看,學生們基本上已經掌握《登攀》中成語的基本釋義與語法功能。本教程內所設計的練習(填空、完成句子、完成會話、完成成語、用成語造句)基本完成得比較好。其中具有開放性、自由性及創造性的完成句子、寫作和情景表達等三項練習,學生們所達到的要求水平可以接受。我們所設計的課外練習包括寫作和情景表達,學生的成績并不太理想。寫作練習雖然比較自由,但同學們很少運用成語,而且常因為沒有把握好四字格的語法功能而在表達上不準確。課外練習的情景表達與課內練習的情景表達基本形式相同,但設計在每隔6課復習一次。一般來說,學生也比較懶于運用所學個的成語來表達所需要的意思。在這一環節,教師應該注意加強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從目前的對外漢語教學教程來看,其種類五花八門,數量眾多。除了單詞以外,教程中的四字格豐富多彩,具有漢文化的深奧內涵。四字格是漢語詞匯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為非漢語母語者的漢語教師提供一種優等的漢語教程,是漢語教程編著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海外的漢語教學工作十分艱巨,其中漢語教程和漢語教學法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對《登攀》四字格的調查研究僅僅為漢語教程的編寫和漢語四字格的教學提供參考的內容,希望今后會有更多優質的漢語教程,為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材料
[1]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語言學名詞,第一版,商務印書館,2011.
[2]楊寄州.登攀——中級漢語教程(第一冊、第二冊),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
[3]楊寄州.漢語教程修訂本(共三冊六本),2007.
[4]徐桂梅,崔娜,牟云峰.發展漢語(中級綜合第一冊、第二冊),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
[5]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應用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0.
[6]漢典網(Han Dian website),漢典,網絡版,2004年(zdic.net).
作者簡介
阮氏玉華(1975—),女,越南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漢越詞對比,漢文佛典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