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祁
◆摘? 要:班級管理對班風、學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若是不能在小學階段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就有可能讓學生在消極環境中養成不良習慣。出于改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教師有必要立足于實際教學環境,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措施。
◆關鍵詞:班級;有效管理;探討
以往的班級管理只能保障班級秩序,而且班主任教師需要在班級管理方面投入大量的時間,但是最終收獲的管理效果卻是差強人意。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合理有效的班級管理措施替換粗放式的管理就顯得極為必要?;诖?,本文將在充分結合實際的基礎上提出強化管理措施,以便為班級管理的優化提供參考。
一、做好班級管理的思想保障工作
有效的班級管理工作離不開學生們的支持,然而在新管理措施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很多學生會顯得無所適從。為了避免班級管理流于形式,教師應當在管理實施以前對學生們展開思想層面的指導。需要注意的是,班級管理的目的在于規范班級活動,為學生們創建更加優質的學習環境。對于學生們因成績不理想、語言表達能力不佳等原因產生的疑慮,教師應當進行說明和安撫,讓學生明白這些因素并不會影響具體的班級管理行為。任何學生只要懷著為班級貢獻力量的想法,就可以在班級管理中發揮作用。當學生的思想認識發生轉變以后,班級管理的各項措施就能廣泛的獲得學生們的支持。
二、逐步完善班級管理規則
高效班級管理的開展需要配套的管理規則做支撐,否則管理行為的實施就沒有可靠的參考對象。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應當在制度建設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正如某位學生在平常經常犯錯誤,教師就可以讓他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對原有管理規則的看法,如懲罰過于嚴格、懲罰條件的不合理之處等。在這些案例的作用下,學生也會對以往的管理規則作出深入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對班級管理規則的構想說出來,然后制定出《班級活動規范》《獎懲評價標準》等。完成規則的制定以后,教師要將這些制度張貼到教室的顯眼處,這樣學生就能在腦海中形成印象,并且在時常瀏覽中強化記憶。當這些管理制度逐漸融入到學生們的行為、思想中以后,班級管理就有了制度基礎,學生們在處理班級事務是也會嚴格按照班級規定對文明禮儀、勞動衛生等管理活動進行維護。
三、將班級管理與全體學生聯系起來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認知能力的發展方面還有待提升,所以學生在班級管理中不宜承擔過度的管理責任,但是為了保證管理的有效性和學生參與廣泛性,教師還是要在管理中將責任落實到位。正如班級管理中有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和紀律委員等職位,教師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對責任進行細化,比如說安排學生負責班級的電器開關、安排學生負責某一片的區域等,這些小管理崗位需要經常性的輪換學生,這樣一來學生們被分配到了各個管理崗位,并且都有自己的明確工作范圍。在學生們共同參與班級管理的情況下,班級整體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狀態,學生們也在不同的崗位中鍛煉了自己。在這種班級管理環境的長期作用下,學生的責任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和交流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四、構建管理考評體系,共同維持有效管理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因為管理措施的長期實施產生懈怠心理。為了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保持積極性,教師應當建立起完整的考評體系。值得一提的是,考評體系的建立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考評意識和思考能力??荚u主要內容是規則效果和參與管理的學生。學生們在考評體系中可以暢所欲言,將班級管理規則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指出來,然后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問題;考評班干部學生則是讓班干部受到其他學生的監督和評價,這項評價可以指出班干部不成熟的做法,也可以對班干部工作進行認可。經過考評的學生們或引為警示、或有所思考,從而對班級管理產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在考評體系的作用下,學生們也逐漸養成了批判質疑、勤于反思的良好習慣。
五、教師以身作則,發揮引導作用
班主任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發揮著引導作用,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班級管理、遵守班級管理規則,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地遵從班級管理制度的規定。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注重個人修養,采取粗魯的方式實施班級管理,這樣不僅會對教師形象和威信產生消極影響,還會讓學生對班級管理體制產生抵觸心理。因此,班主任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用文明的言語和學生交流,尊重學生的班級管理成果,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同學,用實際行為詮釋自身對班級管理的態度。
六、結束語
高效班級管理的實施并非一蹴而就的過程,教師應當在充分了解相關理論的前提下對管理措施做出調整,盡量班級管理制度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們在輕松活躍的狀態下參與班級管理,從而在各項管理活動中獲得鍛煉、認識到自身與班級管理間的關系,逐步發展包括責任意識、團隊協作能力、質疑反思在內的素養和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金玲.小學中年級班主任如何進行有效管理的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35):26.
[2]國麗.小學班主任進行有效班級管理的策略[J].新智慧,2019(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