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梅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0-5042-6759
摘? 要:線上教學是利用教育信息化改變教學方式、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一種積極嘗試。主要依托于“雨課堂”中的名師資源和教師直播細化課堂內容;依托于“騰訊會議”,邀請企業專家進入網絡課堂,完成實戰項目,促使校企合作在網絡平臺上真正發揮作用;依托于“微信”建群,實現學生合作學習。利用網絡為技術支撐的遠程教學要立足現實,突出以學生合作學習為核心,應用平臺融合、企業加盟等多種手段,創建網上教學環境,讓學生發揮主觀積極性去構建自己獨特的認知模型。課程教學改革整合了教師、學生、企業和媒體等各方面有利于學生學習成效提高的資源,為高校人才培養打開了新的格局。對于考試成績結構的分析,為這一嘗試提供了數據保障。
關鍵詞:平臺融合? 合作學習? 校企合作? 考試成績結構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3(b)-0152-03
Teaching Reform of 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under the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Platform Fusion"
JIANG Xuemei
(College of Auto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159? China)
Abstract: Online teaching is an active attempt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 change the learning mode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elf-regulated cooperative learning by mean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Mainly relying on the "Rain Class" in the famous teacher resources and teachers live broadcast detailed classroom content; to invite business experts into the online classroom to complete the actual combat project; to promote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network platform to play a real role. The long-distance teaching supported by network technology should be based on reality, with students' cooperative learning as the core, platform integration, enterprises joining and other means to create an online teaching environment, let students play a subjective initiative to build their own unique cognitive model.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ntegrates the resources of teachers, students, enterprises and media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nd opens a new patter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nalysis of the examination result structure provides the data guarantee for this attempt.
Key Words: Platform fusion; Cooperative lear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st score structure
1? 平臺融合
網絡課堂[1],即利用現代通信設備,采用多個直播平臺聯動,完成教學任務的形式、既方便又實用,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拿出手機,登入會議就能進行學習。平臺融合,是指“雨課堂”“騰訊會議”“微信”等多個直播平臺的聯合使用。在雨課堂中,內嵌有大量的名師教學資源,針對《半導體物理與器件》課程,選擇了臺灣國立交通大學施敏教授的《半導體元件物理》作為教輔支撐。該課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講解,為學生很好地建立了學科知識體系。長江雨課堂和學校對接服務器,快速準確地傳遞數據包,能夠充分完成88人的在線直播教學。主講教師開啟視頻直播,學生端可以實時收看,彈幕互動,完成在線簽到和測試,實現教師直播細化課堂內容。課程結束后,平臺支持回放,學生針對課程重難點,可以反復觀看,能夠更好地吸收理解教學內容。
授課同時,開啟“騰訊會議”,教師能夠通過攝像頭清楚地看見學生是否認真聽講,若發現走神等情況,主講教師便會進行溫馨提醒。虛擬師生面對面學習,便于師生間的交流學習,也便于管理課堂的學習秩序,實現網上教室。授課過程中,在“騰訊會議”平臺中選擇開啟攝像頭,關閉麥克風,虛擬課堂教學時,教師為授課狀態。此時,如果學生有疑問,可以在雨課堂中發送彈幕,既不影響其他同學上課,又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根據彈幕情況,適時調整教學內容,還可以通過彈幕互動,掌握學生學習狀況,掌握其是否理解知識點的內容,從而控制教學進度。教師在每次授課時留出10 min,開啟麥克風,和學生語音視頻互動,在線交流,進行輔導答疑。
《半導體物理與器件》課程設有課程設計,需要共享大量仿真軟件、微電子器件庫以及芯片手冊等電子資料,僅僅依靠上面兩個平臺不足以完成教學工作。在“微信”平臺內,建立課程群,全體成員包括學生88人,指導教師2人。通過課程群,發送資料包,同時完成收取報告、評閱報告、指導學生修改報告、最終回收報告等工作。
2? 校企合作
對于學生來講,《半導體物理與器件》課程的學習相對于公共基礎課程,難度開始增大。同時,學生缺乏對于工科課程的感性認識,再加上工科課程既有理論又有應用,理論與實踐有一定距離,課程成為了不易掌握而又決定性很強的學科。針對這一問題,“校企合作”模式的教與學,實施到《半導體物理與器件》課程的教學中,即以“合作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學生—教師—工程師”微信群為主要形式,以企業工程師立項為主導的課程設計模式[2]。
通過教育部主辦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成功與多家企業實現對接。依托于“騰訊會議”,邀請企業工程師們走進網絡課堂[3],打破時間空間局限,共享網絡資源,讓學生能夠更迅捷、更全面地掌握產業前沿信息。開放主持人權限,企業工程師可以通過平臺中的屏幕共享功能,分享電腦中的工作內容,也可以通過攝像頭,演示下板過程和結果。在課程教學改革中,采取了學生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是一種結構化的、系統的學習策略,由幾名能力各異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小組學習目標,在促進每個人的學習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體成績,獲取小組獎勵[4-5]。
學校首次大規模運行線上教學,學生不返校居家學習,對完成教學任務造成了巨大困難,同以往的課堂教學相比,學生彼此間嚴重缺乏交流互動,老師不能及時掌握學生動態。為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教學進度,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班的88名學生,分為11個小組,每個小組8人,分別由能力不同的學生組成。邀請小組成員加入同一個微信群,群成員包括學生8人,教師1人,企業工程師1人。由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企業工程師安排項目內容,提供完成項目所需資料,同學之間進行研討,教師和工程師有針對性地輔導答疑,組內成員共同完成課程設計。根據學生興趣,可以選擇加入不同的小組,來自不同企業的工程師,開題內容豐富,有模擬應用方向、數字應用方向、測試方向和版圖方向。通過項目實施,使理論知識落到實處,為后續課程展開做好鋪墊。通過線上教學的合作,促使產學合作項目落地,讓企業和學生之間加深了解,為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3? 成績結構分析
基于“平臺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半導體物理與器件》課程教學改革實施以來,共有三科課程考試成績(包括兩屆《半導體物理與器件》課程考核和一屆《半導體物理與器件課程設計》考核)[4],具體情況見表1、2、3。
通過表1、2、3這3組數據,可得以下結論。
(1)學生考試成績中優秀占比取得了明顯突破。
(2)學生成績中良好和中等占比提高,這一數據則表明,平臺融合下學生學習成效顯著。
(3)及格和不及格人數占比明顯下降,該課程改革的實施,促進了學習困難學生的進步。
(4)課程設計成績整體良好,說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作學習,除去智力因素外,對于知識的認知逐漸達到同一水平[5-6]。同時,也說明企業在教學工作中的作用顯著,校企合作模式成功。
4? 結語
《半導體物理與器件》課程教學改革,借助于“平臺融合”的現代教育信息化手段,把教師教學過程、學生學習過程、企業培訓過程融為一體,保證了課程教學的完整性、實用性和時效性。校企共建微信群的合作學習方式,訓練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深化,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做到了真正使理論教學落到實處?!捌脚_融合”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校企合作”模式是一個共建的過程,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過程。通過教學模式的改變,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舞臺,以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戰軍,劉靜,楊旭婷.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狀態監測:理論建構與方法革新[J].中國高等教育,2020(Z2):42-44.
[2] 韋端,陳正振.企業人力資源質量發展聯盟助推產教融合[J].中國高等教育,2020(Z2):74-75.
[3] 王鋒,楊萍.“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中國高校校辦企業轉型路徑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9(17):52-53.
[4] 鄧晰隆.本科教學“平時成績”考評手段改進設想[J].中國高等教育,2020(Z2):45-47.
[5] 王雁,張竹,李承霞.中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要素與基本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9(17):44-46.
[6] 熊曉倩.嵌入式系統傳感器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20(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