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至關重要。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立足農業資源多樣性和氣候適宜優勢,培育特色優勢產業。
4月份,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培育壯大脫貧地區特色產業,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9部門印發的《關于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壯大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主導產業,建成一批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農業企業集團,打造一批影響力大的特色品牌。《意見》提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共同富裕方向,順應產業發展規律,強化創新驅動,加大政策扶持,健全產業鏈條,補齊要素短板,長期培育和支持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創造更多就業增收機會,促進內生可持續發展,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力支撐。
作為農業大國,我國的農業資源極為豐富且種類繁多,若各地著力在選準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做響農業品牌、加強技術創新、激發產業活力上下功夫,必然會以特色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進而助推鄉村振興。目前,全國已建成各類特色產業基地超過30萬個,每個脫貧縣都形成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面廣的主導產業。
發展特色產業,還要注重科技的支撐作用。要不斷運用科學技術的力量,促進科技與傳統相融合,加快推進特色產業轉型升級。要充分認識到科技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不斷提升產業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同時,要保障技術到位。要充分調研、篩選出適合本地特色產業發展的科學技術,真正解決產業發展問題。此外,還要保障人才到位,做好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工作,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緊缺問題。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實踐證明,發掘鄉村功能價值、發展特色產業,不僅有利于提升農業效益和產業價值鏈,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還有助于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休閑觀光、互聯網+現代農業、康養健身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以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