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早期高等護理教育(1920—1948 年)

2021-07-29 05:53:16王勇
天津護理 2021年3期
關鍵詞:護理

王勇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 100730)

當我們探尋中國醫學科學在新世紀的發展道路時,應重視已有歷史資源的挖掘與繼承。北京協和醫學院在中國現代醫學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對于我國醫學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它在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一套頗具特色的醫學教育模式, 培養出大批杰出的科研專家、學者和醫療工作者,為中國現代醫學發展和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做出了杰出貢獻,積累了寶貴經驗。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校(以下簡稱協和護校)首開中國高等護理教育先河, 在中國護理學發展史上書寫了輝煌篇章。

1 協和護校成立時間和初衷簡介

北京協和醫學院前身是6 個英美傳教會聯合于1906 年在北京創辦的協和醫學堂。 1914 年,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擬在中國投巨資興辦醫學教育與發展公共衛生事業,派出考察團來華考察,最終決定在北京和上海各建一所高質量的醫學院校, 措施之一就是計劃收購北京協和醫學堂作為未來辦學的基礎。

1915 年,洛氏基金會再次派出以霍普金斯醫學院院長威廉·韋爾士和洛克菲勒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西蒙·弗萊斯克勒為首的考察團來華,以決定具體的辦學方針。 考察團在協和醫學堂考察時注意到該校附屬男、女醫院于1911 年開辦了為期3 年的護士培訓班,每年培訓男女護士各1 班,每班20 人。 1915年,已有女護生結業后在協和醫學堂女子醫院工作。考察團對此予以了重視, 并在考察中注意到當時中國醫院護士緊缺, 認為未來的協和醫學院應當設立一所護士培訓學校,這是協和護校的發端。

考察團回國后向洛氏基金會提出了如下建議:

①在學校教學過程中必須用英文教學。

②嚴格招生, 學生的入學條件應盡可能如美國第一流醫學院的要求。

③學校要擁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④要從頭開始建設一所夠得上世界第一流水平的醫學院。

⑤要同時辦一所護士學校。

洛氏基金會接受了考察團的建議, 買下協和醫學堂, 并購置了清代豫王府地產, 擴大規模重新辦學。 從1917 年9 月開始,大規模興建協和醫學院建筑群,至1921 年落成啟用。 協和董事會聘任美國青年醫學家富蘭克林·麥克林為新的北京協和醫學院首任校長, 并邀請美國駐華資深外交官顧臨(Roger Greene)擔任洛氏基金會駐華醫社主任,配合麥克林開展協和創辦工作。 顧臨是個中國通,在中國政界、醫療界以及文化界都頗有人脈。二人于1916 年向洛氏基金會提交了協和建校方案,其中,詳細規劃了協和護校的辦學方案。 該方案基于中國各地醫療機構的實踐經驗,包括具有長期醫療與辦學經驗的胡美、石美玉等人的建議, 其中特別提及中國女性熱衷學習和服務,也愿意從事醫療臨床工作。 同時,上海的西式醫院已經有過女護士在男子醫院擔任護理工作的經驗,1916 年中華護士會也認可了這一辦法。 麥克林與顧臨向洛氏基金會建議盡快聘請大學畢業、受過第一流訓練并具備管理工作經驗的女性護士來華辦理協和護校, 招收來自中國社會較高階層并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孩入學, 為中國培養一批可以在男、女醫院都開展護理工作的優秀女護士(洛克菲勒檔案館藏:“Franklin C. Mclean, Roger S. Greene:Present Conditions at the Union Medical College in Peking, with Suggested Plans for Development: Joint report to the Board of Trustees, 1916”. 檔案號:CMB inc, box99, folder711)。 該建議被洛氏基金會和協和醫學院董事會采納。

1919 年6 月,協和董事會聘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護士沃安娜(Anna Wolf)及12 名美國護士來協和籌辦護校。 1920 年 9 月28 日,協和護校正式開辦。 協和護校開辦后,自1920 年至1940 年的前3 屆校長及護理部主任都是美國人,校長先后為沃安娜、盈路德(Ruth Ingram)和胡智敏(Gertrude Hodgeman)。

協和護校創立后,其英文名稱(School of Nursing)沒有變化的,但是中文名稱多次變更,最早的名稱是 “看護科”,1930 年改名為“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附設護士學校”,抗戰勝利協和復校后,護校改名為“護士專修科”。

協和護校的校訓是“勤、慎、警、護”。在建校后出版的協和護校招生宣傳冊《君之良好機會》這一文獻中,護校校方闡述了辦學宗旨,它從中國社會現實和護理發展歷史角度,號召中國女性加入護理職業,稱護士為“中國女子之新職業”,“養護(護理)系學習照料病人及弱智,于家庭,于醫院,或于遭意外之境遇,及國家有災難時,最為需要”,勸勉中國青年女性“假定君非一感情之幻想者, 而為一真實而愛國之青年女子,誠愿將君之能力,用于最有益之職業,則此間現有一良好機會,需要君莫大之貢獻。君如欲得一職業,其發端于太古而進化于近世,與人生及生死問題有密切之關系,且務實際而尚建設,并能得滿足之效果者乎?則宜學習養護。”同時,考慮到當時中國女性的社會處境,頗為實際地表示:“學習養護者,除服務社會外,并能發達治理家庭之能力,教育女子成為賢妻良母,及預備應付人生各問題如:婚姻,生死,經濟變動,兒童教育,及照料老弱親戚等。 ”(洛克菲勒檔案館藏:《君之良好機會》. 檔案號:CMB inc, box99,folder711)。

2 協和護校教學內容

2.1 師資與管理 北京協和醫學院在建校之初,在教育方針上就明確地強調了高標準辦學的宗旨, 具體內容主要有:

①學校擁有高質量的教師隊伍、高水準的教學條件和達到國際先進標準的教學醫院與醫學圖書館。

②學校建立了裝備先進的實驗室, 可以為來自全國的醫學工作者提供科學研究的機會。

③推進現代醫學和公共衛生知識在中國的傳播。

洛氏基金會為了把北京協和醫學院建設成培養醫療、教學、預防、科研相結合的中國醫學人才的世界一流院校,先后投入了四千多萬美元的資金。1921年建成的協和新校區擁有先進、 齊全設施的基礎醫學實驗室,協和醫院是學校的臨床實習基地。 另外,國際著名公共衛生學家蘭安生(John B. Grant)在協和創辦了公共衛生學系, 后又在北京市東城區建立第一衛生事務所,作為協和公共衛生教育實習基地。

北京協和醫學院管理體制周密完備、嚴謹科學,在20 世紀20 年代確立了“科學濟人道”的校訓,將科學精神與人道主義作為培養中國醫學人才的宗旨。 協和護校也提出了“培養具有良好文化教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預防保健、醫療和護理科學水平的護理骨干、師資和領導人才,以提高護理專業水平,適應近代衛生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的辦學宗旨[1],吸引了國內外人才來校任教求學。

當然, 協和護校的師資與辦學水平也是逐步發展的,起初教學要求雖很嚴格,但是教師僅有2 名美籍專職教師,分別擔任基礎護理和實習課程。 其中,解剖生理學由護理部美籍護士擔任, 其他基礎課及臨床課則都是各科醫生兼任,因此,護理學的教學內容尚不完備。 學生的臨床學習則全部由各科病房的護士長輔導,她們往往工作繁忙,只能安排學生的工作,難以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指導。

1930 年以后,隨著協和護校畢業生不斷充實到教學崗位, 院方又聘請了美國霍普金斯醫學院護士學校畢業生并曾擔任過耶魯大學護理系主任的美籍教師胡智敏擔任護校校長,情況才大有改觀。胡智敏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精力充沛,立志獻身于護理事業。 她來校后,按照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培養模式,全面提升協和護理教育水平, 立志打造世界第一流護士學校。

胡智敏十分重視師資培養, 除原有的基礎護理科專職教師以外,為各專科聘請了專職護理教師,擔任授課和督導員的職務, 從而加強了病房的行政管理及學生在病房的實習, 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此外,她還充實了課程內容,與蘭安生創辦的北京第一衛生事務所合作,增設了公共衛生護理實習科目,由該所護理主任分配學生去北京的學校、 工廠及城鄉居民家庭,進行治療、護理和衛生宣傳教育等工作。這使得學生在畢業前有機會走向社會, 對人民保健事業有所了解。她采取的這些改革措施,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學質量大大提高,真正達到了名副其實的高級護士教育水準。

2.2 課程設置 1920 年, 協和護校開辦后制定了招生章程,招收高中畢業生入學,學生必須年滿18 歲且未婚。 學生在校修業4 年,其中預科1 年,修業結束后發給護士文憑,但是不授予學士學位。校方考慮到招生對象是當時的中國女性,課程設置比較多樣,包括家政、護理教育、社會服務、醫藥及自然科學。1920 年護校剛創辦時的課程設置包括: 預科1 年,學習英文、化學、解剖與生理學、衛生與細菌學、漢語語言與文學、護理史與倫理學、數學、生物學、飲食學與護理學大綱(Elements of Nursing)(洛克菲勒檔案館藏:PUMC Training School for Nurses, 1920. 檔案號:CMB inc, box128, folder935)。 此后 3 年的課程,根據1923 年入學的聶毓禪學籍檔案,課程設置內容包括:

第1 學年:高級護理學、細菌學、臨床顯微術、英語、內科學、婦科學、衛生學、本草學(Materia Medica)、按摩術、營養學、眼科學、骨科、耳鼻喉科、病理學、兒科學、心理學、外科學、藥學、護理臨床實踐。

第2 學年:國文、英語、神經學、護理學、產科、社會學、按摩術、衛生學、護理臨床實踐。

第3 學年:上半年是外科護理學,下半年是臨床實踐(北京協和醫學院檔案室藏:聶毓禪檔案.檔案號:北京協和醫學院建國前人事檔案2437 號)。

1926 年,協和醫學院與燕京大學合作辦理預科教育,本校不再開設預科,醫學生和護士生的預科都主要由燕京大學承擔,課程內容包括基礎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生在燕大預科修業結束后,通過協和校方考試后再進入該校讀書。 協和同時也與東吳大學、滬江大學、金陵大學和嶺南大學有合作,接收這些學校的預科生入學。

協和護校培養方式和課程設置也相應做了調整,修業方式分為兩種。 第1 種是4 年制,護校學生在燕京大學讀1 年預科,再到協和護校讀3 年,修業期末發給畢業證書及護士執照,但不授予學位。

第2 種是5 年制,護生入學后,前2 年是在燕京大學生物學就讀,后3 年是在協和護校學習2 年半,最后半年回到燕京大學生物系, 寫1 篇有關護理學的畢業論文。畢業后授予協和頒發的護士文憑與燕京大學授予的理學學士學位[2]。 該學制課程設置如下:

燕京大學預科階段:國文、英語、化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本科:見表1。

協和護理理論及技術的課堂教學, 基本上依靠教師課堂講授和指導學生課下到圖書館閱讀參考書并做讀書札記,融匯課堂內外所獲知識,強調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教學語言除國文課外,均用英語授課,所用教材和參考書及資料也是英文版,學生考試時也要以英語答卷,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為出國進修打好基礎。 協和護校課堂教學注重與臨床相聯系, 教師都注意在病房及門診尋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病例或操作,帶學生到病房觀察,或請病人到教室作介紹,使學生加深認識[3]。

2.3 臨床實習安排 協和護校教學強調臨床實踐,管理嚴格,為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優秀人才,護校校長兼任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 護校教師兼任醫院護士長及各科護士長, 各科護理工作與提高臨床教學相結合。根據護校畢業生王琇瑛的回憶,護校基礎課的示教室內的設備(病床、用具、模型病人等)以及護理操作規程、病例記錄等,都與病房一致。 有些簡易技術,學生可在示教室內互相練習,體會病人對各種操作的感覺,使學生親身體驗熟練的護理技術、技巧以及對病人認真負責的態度, 對于減輕病人痛苦的重要性。

協和護校學生入學后,自預科起,先要由基礎護理教師帶領參觀協和醫院,了解開設醫院的目的,并由各科護長介紹實習病房的環境、規章制度、用具設備等。護生在臨床實習階段,要按計劃規定時間完成晨間(上午7~9 時)、晚間(下午 7~9 時)護理訓練,兩個小時內要高效率完成任務,務必使病人舒適,病床整潔,要把了解到的病人情況變化和所提要求,向護士長匯報。凡有特護記錄單的情況,必須填寫清楚才能交班,不能有半點馬虎。護士長對學生們的要求十分嚴格,隨時予以指導。護校學生在教師悉心指導下,堅持協和護校“勤、慎、謹、護”的校訓,以醫院為接待病人之家,對病人的生命健康勤謹呵護。

這里要提及的是, 協和護校開設了當時在中國具有獨創性的公共衛生護理教育, 把公共衛生護理作為本科教學的重點內容,第3 學年第1 學期的13周全部用于公共衛生護理的理論教學和實習。 自1925 年起,在北京第一衛生事務所設立公共衛生實習基地, 該所設有公共衛生護理股負責衛生宣教和家庭訪視, 護校學生都要定期在這里開展公共衛生實踐工作。 1932 年協和護校教師周美玉在河北定縣衛生實驗區建立農村衛生護理教育基地, 開展農村衛生保健護理工作, 護校學生要在這里開展農村基層護理實習。通過學習,護校學生認識到護理工作不僅局限于醫院,在做好疾病護理的同時,還要面向社會,致力于衛生宣教和預防保健工作。

3 協和護校學習環境

北京協和醫學院自建校起一以貫之、 根本性的辦學方針,是要在中國辦世界最高水平的醫學院,培養第一流的臨床專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衛生行政學專家,造就中國未來的醫學領導人才,從而為中國的醫學與衛生事業和世界醫學做出貢獻。 協和校方定期邀請知識界、科學界名人來校為師生做專門講座,在學生和教職工中也有專門的學術研究團體, 每周定期開展科學研討活動, 從而形成了極好的追求科學、勤于思考的校園文化氛圍。

北京協和醫學院辦學條件在當時是世界第一流的, 不僅擁有中西合璧宮殿式的校園和專業圖書與學術期刊豐富的圖書館, 后勤設施與管理也極其完備。校內有獨立的自來水裝置,供應全院經過凈化和消毒的水,可以不經煮沸即飲用。并有熱水管道,一年四季供應熱水,且系統暢通,幾十年沒有發生斷水、失修現象。 學校還設有動力發電供熱設備,供全院照明取暖之用。 所有供熱系統由專人負責,工程師定期檢查,及時維修,保證全院日夜工作的順利運行。

護校師生和護士們都住在專門建筑的護士樓,環境舒適、清潔、設備完善。夜班設有夜班臥房,有遮光和淋浴設備。 每日有清潔員工負責鋪床、 打掃房間。 護校師生的所有衣服都由洗衣房代洗、 熨好送回。學校食堂也是每日三餐營養充足。協和師生可以全身心投入護理教育與臨床工作。護生學習、生活照片見圖1~圖4。

圖1 課堂教學

圖2 護生宿舍

圖3 臨床教學

圖4 師生合影

4 護校畢業生質量水平和就業方向

協和護士學校實行嚴格的淘汰制,1924 年第1班畢業生僅曾憲章1 人, 她畢業后投身中國助產士培養事業, 在楊崇瑞創立的北平國立第一助產士學校擔任助產士兼教務主任, 抗戰勝利后在武漢大學工作。 自1924 年至1952 年, 協和護校共畢業學生28 個班,總計263 人。 畢業生除個別人婚后成為專職主婦外,絕大多數從事醫療衛生和護理教育工作。就業方向分為兩類:一類是在醫學院校和醫院服務,擔任教師、行政人員、護士長和護士;一類從事公共衛生服務,擔任行政人員、衛生監督員、教育、工廠護士、衛生指導員等職務。 新中國成立后,據北京協和醫學院統計, 護校畢業生曾任中國各地醫院副院長者10 人, 任醫學院校護校校長或護理部主任者55人,任護理系主任者5 人,任護校教員或醫院各科護士長者46 人,任各地區衛生局副局長、衛生所所長、防疫站站長、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高校衛生保健組織負責人者18 人。 聶毓禪、林斯馨、徐靄諸、林菊英等擔任過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

5 協和護校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對中國護理事業發展的深遠影響

協和之歷史成就, 主要在于為我國醫學界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協和人”。 “協和人”誕生于中華民族面對內憂外患必須做出生死抉擇的社會歷史環境之中。 他們面對政局動蕩,面對思想彷徨,面對重重困難,總是能夠堅定不移地探索創造,取得具有基礎性與里程碑式的成就。

護理事業是中國醫學體系中薄弱環節, 協和護校開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先河, 適應當時醫學發展與中國社會需要設置了護理本科課程, 是全國唯一的高級護理教育機構, 造就了一批具有良好文化教育水平和較高醫療保健知識的護理骨干, 在中國護理界起到了尖兵和榜樣作用[4]。早期協和護校畢業生之中涌現了聶毓禪、王琇瑛、周美玉、陳路得、林菊英等杰出人物,其中,王琇瑛是首位獲得南丁格爾獎的中國護士。 她們對提高中國護理質量, 造福中國民眾,促進中國護理學完善發展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舊中國戰亂頻仍、內憂外患的局勢下,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教育也是命運多舛。1937 年中國全面抗戰開始后,日軍占領下的北京社會環境日益惡化,協和的外籍教師開始陸續回國。 1940 年,北京協和醫學院聘請本校護理畢業生聶毓禪為護校首位中國人校長。次年12 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對美不宣而戰,派出軍隊強占協和校產,學校被迫關閉。 聶毓禪校長臨危不懼,從容安排,對在校學生做出了妥善安排。她設法為畢業班學生聯系較好的醫院實習,對無力繼續就讀的學生,幫助她們平安回家;仍愿繼續求學者,為她們尋找學校和實習的單位。1943 年春,聶毓禪帶領協和護校師生離開淪陷區, 經過兩個多月的艱險跋涉到達重慶。后經協和董事會協商,在陳志潛、周詒春的幫助下與華西大學達成協議,于當年9 月在成都恢復護校, 借用華西大學部分校舍和設備,并在該校附屬醫院開展臨床實習。

抗戰勝利后, 北京協和醫學院董事會在1947 年任命李宗恩為校長負責復校工作,同年4 月24 日,聶毓禪校長帶領學生50 人和教職員離開成都, 于6 月中旬返回北京。之后,在聶毓禪校長、王琇瑛教務長帶領下協和護校恢復辦學,于當年10 月1 日招收新生。

新中國成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衛生部在1951 年1 月20 日接管了北京協和醫學院, 協和護理成為新中國醫學事業的一部分。新中國成立后,協和護理教育走過一段彎路,1950 年8 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制定了醫學教育實行高、中、初級三級制的方針,強調以發展中級醫學教育為主,護理教育被列入中級醫學教育[5]。自1952 年起,大學本科水平的護理學校停止招生,1953 年, 協和護校停辦。多年以后,聶毓禪先生在回憶錄中寫道:“高級護校竟斷送在我的手中,實為終身憾事”,但是她堅信“在全國人民的重視和支持下,我們自己的高級護理教育工作, 一定會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人民的需要,創造出優異的成績。 這也是我,一個老護理工作者最大的愿望”[6]。

此后, 北京協和醫院于1954 年開辦中專護校,為協和護理教育留存了血脈,直至改革開放,其間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多數已經成為我國護理界的骨干。例如,1954 年入學的金喬、黃人健,她們畢業后都留在協和醫院工作,成長為新中國杰出護理學家、護理管理專家、醫院管理專家。黃人健開創了中國整體護理事業,并曾經擔任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 1982 年,金喬向當時已改名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部科教司提出報告,建議協和應盡快恢復護理本科教育, 為協和護校第二次復校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4 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成立高等護理教育籌備組,于1985 年5 月成立了護理系,恢復了協和護理本科教育。 1995 年,協和醫大護理系改建為護理學院,2005 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復名,護理學院也于該年開始招收培養護理學博士, 繼承了協和護校建立之初的高標準、高起點、高水平辦學方針,為新世紀中國護理事業培養護理骨干和領導人才。

猜你喜歡
護理
護理札記
安徽醫學(2022年10期)2022-11-12 02:42:20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舒適護理在肝癌介入護理中的應用
醫學概論(2021年18期)2021-01-21 22:46:45
舒適護理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系統護理干預在神經內科對腦卒中護理中的應用探討
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與養生
急腹癥的急診觀察與護理
建立長期護理險迫在眉睫
中國衛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2
中醫護理實習帶教的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欧美日韩免费|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国产自视频|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亚洲欧美不卡| 黄色在线网| 91网在线|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在线五月婷婷|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亚洲91在线精品|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久久熟女AV|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五月婷婷综合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址|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男女男精品视频|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igao国产精品|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免费在线色|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主播| 午夜啪啪福利|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九色综合视频网|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一线在线| 国产微拍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日韩麻豆小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538国产视频| 色哟哟国产精品| av在线5g无码天天| 成人夜夜嗨| 男女男精品视频|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