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新
(揚中市人民醫院心內科 江蘇 揚中 212200)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是心血管疾病主要死因。當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管腔狹窄達50%~75%可引起短暫的心肌供-需氧間的平衡失常,如果管腔狹窄程度急劇加重,可引起心肌梗死和心絞痛的發生。脂質代謝紊亂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之一[1]。在冠心病患者中,血脂異常與冠狀動脈斑塊形成、動脈硬化及血管狹窄關系密切。而血壓與心血管事件危險性之間的關系亦呈現出連續一致性并持續存在。高血壓會加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2]。在多重危險因素中空腹血糖(FBG)升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病理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冠心病患者血壓、FBG 及血脂代謝變化對冠狀動脈狹窄的發生、發展及病情評估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冠心病患者血壓、FBG 及血脂代謝變化的相關性,現報告如下。
選 擇2017 年1 月—2020 年10 月 于 本 院 給 予 冠 狀動脈造影檢查顯示冠狀動脈狹窄并確診冠心病的患者70 例,男48 例,女22 例,年齡39 ~75 歲,平均年齡(66.80±9.94)歲。入選標準:(1)年齡在39 ~85 歲,平均年齡(66.80±9.94)歲;(2)冠狀動脈造影明確冠心病診斷。(3)入院后完成血壓、FBG、血脂檢查。對照組為同期非冠心病患者67 例(男29 例,女38 例),年齡27 ~84 歲,平均年齡(61.07±10.27)。排除標準:(1)肝功能不全;(2)腎臟及腎血管疾??;(3)惡性腫瘤、結核;(4)嗜鉻細胞瘤;(5)主動脈縮窄;(6)皮質醇增多癥;(7)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8)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藥物治療者。
選取70 例于本院行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冠狀動脈狹窄并確診為冠心病患者,在入院后24 h 內采用日本東芝TBA-FX8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行空腹血糖、血脂檢查,采用中國OMRON 型號HEM-7200 電子血壓計進行血壓檢查。血脂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
統計分析冠心病與血壓的關系,冠心病組與對照組FBG 及血脂代謝變化水平比較。
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冠心病組患者血壓異常升高49 例,異常率70.00%;對照組血壓異常升高28 例,異常率41.79%。冠心病組患者血壓異常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冠心病組患者收縮壓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血壓異常率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比較(± s,mmHg)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比較(± s,mmHg)
組別 例數 收縮壓 舒張壓冠心病組 70 145.37±18.54 85.37±13.71對照組 67 133.57±18.70 82.22±12.39 t 3.708 1.407 P<0.001 0.162
冠心病組與對照組比較,冠心病組FBG、TG 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空腹血糖和血脂代謝情況比較(± s,mmol/L)

表3 兩組空腹血糖和血脂代謝情況比較(± s,mmol/L)
組別 例數 FBG TC TG LDL冠心病組 70 6.61±1.99 4.55±1.06 1.93±1.36 2.35±0.75對照組 67 5.39±0.92 4.59±1.04 1.44±0.69 2.25±0.69 t 4.650 0.221 2.714 0.775 P<0.001 0.825 0.008 0.440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管腔狹窄或阻塞,部分合并冠狀動脈痙攣致心肌缺血、缺氧。高血壓可引起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進程,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更加不穩定。血壓分布的偏移可引起心血管疾病,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3]。左心室肥大是高血壓的常見并發癥,它促進了冠狀動脈儲備的減少和心肌耗氧量的增加,這兩種機制都導致了心肌缺血。高血壓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存在、程度和嚴重程度增加,可致主要心臟不良事件增加[4]。有研究證實,冠心病死亡患者的終生風險隨血壓升高而升高,高血壓與冠心病死亡的終生風險升高有關[5]。本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可出現血壓異常,與對照組比較,冠心病患者血壓升高的異常率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等長時間代謝紊亂可引起多系統損傷,導致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慢性進行性病變。FBG 相關指標與冠脈SYNTAX 積分之間具有相關性[6]。其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罪犯血管病變進展呈正相關[7]。在糖尿病患者中粥樣硬化發生較早并更為常見。入院時高血糖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住院期間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增高[8]。Zhao 等[9]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FBG 與Gensini 評分呈顯著正相關,高血糖是非糖尿病患者嚴重冠心病的獨立預測因素。糖化血紅蛋白與FBG 均升高的患者冠狀動脈病變更復雜[10]。在多變量分析中,FBG是冠心病的一個強有力的預測因子。
血脂在血液循環中以脂蛋白形式轉運,其主要包括TC、TG 和LDL 等,其中富含TG 的脂蛋白脂解后的殘粒能導致動脈硬化。血管內皮下脂質沉積可以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并逐漸出現心腦血管病變。血脂異??蓪е鹿谛牟〉葎用}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研究證實,在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測作用中,TG 水平可能在預測女性心血管特異性風險中起關鍵作用[11]。血脂異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TG 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呈顯著正關聯[12]。從表3 中可以看出,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冠心病組患者FBG、TG的變化最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與血壓、空腹血糖及血脂異常變化存在明顯相關性,對冠心病病情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的發生和發展有明顯影響。但本文時間短,病例數少,血壓、空腹血糖及血脂變化在冠心病患者長期預后中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觀察。
綜上所述,與對照組相比,冠心病組患者血壓升高,血壓異常變化對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的發生和發展有明顯影響。冠心病患者FBG 和TG 增高顯著,冠心病與FBG、TG 升高存在相關性,兩者在評價冠心病患者病情進展中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