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容,楊接輝
(中山市博愛醫院乳腺外科 廣東 中山 528400)
乳腺癌是臨床中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率較高,并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嚴重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1]。乳腺癌患者臨床主要采取根治性手術治療,然而存在術后復發的風險,因此還需要輔助化療[2]。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輔助化療藥物也出現變化,傳統的以蒽環類為主的化療方案逐漸轉變為紫衫類為主的化療方案。近期化療聯合靶向治療開始得到關注,赫賽汀屬于分子靶向藥,其以癌基因作為靶點,在轉移性乳腺癌中應用廣泛。我院就赫賽汀聯合化療藥物在轉移性乳腺癌臨床治療中的應用進行探討,詳細報道如下。
選 擇 我 院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 收 治 的80 例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赫賽汀治療的40 例患者為對照組,采取赫賽汀聯合化療藥物治療的40 例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年齡31 ~66 歲,平均(48.21±5.21)歲。觀察組年齡30 ~65 歲,平均年齡(47.15±5.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確診為轉移性乳腺癌;術后首次復發或轉移;卡氏分值在60 分以上;患者在知情情況下加入研究。排除標準:1 個月前接受過化療;認知功能異常;生存時間預計在3 個月以內;肝腎功能、血常規、心電圖檢查顯示異常。
觀察組開展赫賽汀+化療藥物治療,化療藥物取順鉑(產商: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62)、異長春花堿(廠商:江蘇連云港豪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X19990278),取赫賽汀(廠商:Genentech Inc.,國藥準字為J20110020)經靜注給藥,首次用量為4 mg/kg,之后逐漸下調至2 mg/kg,1 次/周。同時治療第1 ~3 完成注射。治療第1、5 取順鉑靜脈注射,用量為70 mg/m2,于3 h 內完成注射。治療第1、5 天取異長春花堿靜注,用量為25 mg/m2,于15 min 內完成注射。
對照組開展赫賽汀治療,用法用量與觀察組一致。
兩組治療4 周為1 療程,治療2 個療程后予以療效評價。
(1)療效評價。療效評價標準如下;患者治療后病灶消失,無不良反應,則為顯效;患者治療后病灶縮幅超過30%,無明顯不良反應,則為有效;患者治療后病灶縮小不明顯,出現不良反應,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貧血、白細胞降低、紅細胞降低、腹瀉、惡心嘔吐、心臟毒性反應。(3)血清炎癥水平。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空腹血液5 mL,予以離心處理,采集上層血清,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患者血清炎癥因子進行檢測,包括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腫瘤壞死因子(TNF-α)、C 反應蛋白(CRP)。嚴格遵照試劑盒說明書開展操作,對待測樣品予以梯度稀釋,加樣,在37℃的環境下進行30 min 培養,配液稀釋20 倍,加酶,于37℃環境下進行孵育,并加入顯色劑,之后予以檢測。
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觀察組心臟毒性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治療前兩組血清炎癥因子(IL-2、IL-6、IL-10、TNF-α、CR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2、IL-10 均高于對照組,TNF-α、IL-6、CRP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 s)
IL-6/(μg?m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18.70±1.38 26.42±1.82 73.22±5.92 37.20±4.32對照組 40 18.72±1.40 22.20±1.71 73.21±5.81 52.20±4.21 t 0.064 10.687 0.008 15.727 P 0.949 <0.001 0.994 <0.001組別 例數IL-2/(ng?mL-1)TNF-α/(μg?m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3.72±0.42 11.44±1.02 312.80±8.25 68.58±4.15對照組 40 3.70±0.32 7.43±0.82 311.21±8.66 147.21±6.21 t 0.240 19.379 0.841 66.581 P 0.811 <0.001 0.403 <0.001組別 例數IL-10/(ng?mL-1)CRP/(mg?L-1)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96.33±7.21 26.50±3.11對照組 40 96.30±7.12 59.22±5.10 t 0.019 34.643 P 0.985 <0.001組別 例數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腫瘤類型,然而其具體病理機制尚不明顯,一般認為可能與遺傳因素、年齡因素、肥胖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藥物因素等存在聯系[3]。早期乳腺癌表征缺乏典型性,病情隱匿,難以被檢出,疾病持續發展,可出現皮膚改變、乳腺內出現腫塊、乳頭溢液、淋巴結腫脹、乳頭乳暈異常等情況。目前醫療技術不斷發展,促癌基因HER-2 的研究也不斷被關注,其與細胞繁殖、分化、生存存在密切聯系。研究證實,HER-2促癌基因的過度表達,可導致乳腺癌擴散以及復發,因此需要針對開展相應的治療[4]。赫賽汀的主要成分為曲妥珠單抗,其為重組DNA 衍生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可對HER-2 細胞產生作用,抑制HER-2 蛋白的表達,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擴散。臨床經研究證實,HER-2 乳腺癌惡化比率較高,入侵風險較大,因此對內分泌治療、放療治療并不靈敏,特別是對化療藥物可產生較高的耐藥比率,導致臨床療效受到影響。因此較多學者建議選擇赫賽汀與化療藥物聯合的用藥方案[5]。
我院研究得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臟毒性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將赫賽汀與化療藥物異長春花堿、順鉑進行聯合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我院研究得出,治療后觀察組IL-2、IL-10 均高于對照組,TNF-α、IL-6、CRP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認為,靶向藥物與化療藥物聯合,可有效減輕對正常細胞的傷害,緩解炎癥反應,保護機體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則可清除隱匿的癌細胞,進一步緩解炎性反應。炎癥反應與自由基生成聯系密切,將靶向藥物引入可使氧化應激反應得到緩解,從而調節炎性因子,提升療效。
綜上所述,應用赫賽汀聯合化療藥物對轉移性乳腺癌進行治療,療效顯著,安全性較高,可緩解炎性反應,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值得推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