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禎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藥劑科 上海 200032)
冠心病是全世界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血脂異常與高血壓等。根據冠心病危險評分顯示,65%的患者至少有一個以上危險因素[1]。相關研究指出高血壓是導致心肌梗死、腦血管等疾病的因素[2]。血脂代謝異常可造成內皮功能損傷、血管動脈彈性減退、僵硬度增加[3]。研究指出冠心病的治療方案需要考慮到降壓、調脂策略,這樣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4]。針對上述研究基礎,本文將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作為治療方案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分析其對患者血脂及血壓的影響。
選擇2019 年7 月—2020 年9 月我院冠心病患者100 例,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 例。患者年齡35 ~70 歲。研究組男29 例,女21 例,平均年齡(53.38±13.68)歲。對照組男30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54.75±14.4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且同意。納入標準:(1)高血壓診斷依據1999 年WHO/ISH 高血壓指南[5]。(2)高血脂符合2011 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歐洲高血壓學會制定的血脂管理指南。排除標準:(1)基線血壓≥180/110 mmHg、繼發性高血壓者。(2)未控制好的糖尿病者。(3)慢性房顫、應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藥物禁忌者。
對照組用藥方案為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規格:5 mg×14 片×2 板,片劑),口服起始劑量為5 mg,1 次/d,最大不超過10 mg,1 次/d。療程為3 月。
研究組用藥方案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規格:5 mg/10 mg×7 片,片劑),起始劑量為5 mg,1 次/d,最大劑量為10 mg,1 次/d。療程為3 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血脂及體重指數。
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血壓、血脂及體重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壓、血脂及體重指數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壓、血脂及體重指數比較(± s)
高密度脂蛋白/(mg?dl-1)研究組 50 156.32±9.38 95.34±6.24 114.28±15.24 46.37±9.28對照組 50 157.34±10.15 96.14±5.97 115.39±15.97 47.11±9.64 t 0.269 0.354 0.224 0.125 P>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低密度脂蛋白/(mg?dl-1)組別 例數 甘油三酯/(mg?dl-1)總膽固醇/(mg?dl-1) 體重指數/(kg?(m2)-1)研究組 50 138.25±64.28 184.25±34.39 26.37±2.74對照組 50 139.38±65.87 185.33±35.27 26.44±2.81 t 0.453 0.361 0.228 P>0.05 >0.05 >0.05
治療后,研究組收縮壓、舒張壓、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及體重指數低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血脂及體重指數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血脂及體重指數比較(± s)
高密度脂蛋白/(mg?dl-1)研究組 134.52±9.38 89.34±4.51 101.34±9.34 41.15±8.06對照組 142.38±9.87 94.63±5.02 109.45±9.11 45.27±7.92 t 6.359 5.885 8.524 5.574 P <0.05 <0.05 <0.05 <0.05組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低密度脂蛋白/(mg?dl-1)組別 甘油三酯/(mg?dl-1)總膽固醇/(mg?dl-1) 體重指數/(kg?(m2)-1)研究組 123.34±83.25 172.34±59.34 25.14±2.91對照組 131.28±84.37 180.24±62.17 26.37±2.68 t 6.952 7.152 6.984 P<0.05 <0.05 <0.05
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2%、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期間藥物安全性比較(例)
本文研究中分別給與研究組和對照組不同治療方案,結果發現研究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及體重指數低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研究組的治療方案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壓上優于對照組。
氨氯地平是長效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有迅速、平穩的降壓效果。藥理學指出氨氯地平有迅速、平穩的降壓效果,減少心血管終末事件的發生[6]。相關學者進行調查顯示,總膽固醇每下降1 mmol/L,冠心病風險下降23%。此外還有研究顯示氨氯地平可修復受損內皮細胞,改善血管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其可刺激NO 的產生,作為抗氧化劑調節基質沉積[7]。有學者收集38 例高血壓、高血脂患者,結果發現在服用氨氯地平6 個月后,大、小動脈順應性分別降低25.8%和36.7%。可以看出氨氯地平具有較好的血管功能改變作用[8]。
冠心病人群多合并血脂代謝紊亂,高膽固醇血癥引起氧化應激使內皮細胞功能紊亂,造成內皮功能障礙。阿托伐他汀為冠心病的一、二級預防用藥,在調脂方面作用比較強、持續時間相對平穩。積極有效的調脂對改善冠心病患者預后顯得至關重要。同樣有學者指出總膽固醇每升高0.5 mmol/L,冠心病死亡風險增加12%,這可能與血管內皮功能不全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促成因素有關[9]。因此在常規冠心病藥物治療方案基礎上,應該盡早使血脂達標。長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鈣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減少血小板聚集,發揮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10]。有研究顯示聯合應用氨氯地平與阿托伐他汀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或血管損傷、改善血管順應性[11-12]。
在服用氨氯地平與阿托伐他汀中,本研究中還追蹤了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發現研究組和對照組在接受冠心病用藥方案后,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2%、4%(P>0.05)。可以看出該治療方案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長期服用可以明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壓指標,用藥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