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靜
(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山西 陽泉 045000)
在臨床上2 型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慢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相關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風險評估中,相比骨密度,骨代謝標志物敏感性更高[1-2]。本研究分析在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檢測骨代謝標志物的臨床價值,以便為骨折減少、骨質疏松預防提供可靠的依據,現報道如下。
2018 年8 月—2020 年8 月,選擇我院就診的78 例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為實驗組,另選擇同期7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為對照組。實驗組男、女性例數為45、33 例,平均年齡(54.48±1.25)歲,50 ~78 歲,病程(16.78±1.55)年,6 ~25 年;對照組男、女性例數為47、31 例,平均(54.15±1.30)歲,年齡45 ~76 歲,病程(16.50±1.60)年,病程6 ~24 年。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明確診斷為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包括視網膜病變或糖尿病腎病,而對照組明顯診斷為2 型糖尿病,無微血管病變,兩組患者均不存在對骨代謝造成影響的疾病,包括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肝腎疾病等。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在同意書上簽字;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和批準本研究。
完整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糖尿病并發癥、年齡、性別、姓名、既往史、用藥史等,并發癥主要為大血管病變或微血管病變,而既往史包括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史、高血脂病史、高血壓病史等,測量患者血壓、體質量和身高,計算體質量指數。檢驗方法:12 h 禁食,于次日清晨,患者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液,檢驗生化指標,包括尿酸、尿素氮、肌酐(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腎功能指標進行檢測)、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酰甘油(酶法對血脂進行檢測)、糖化血紅蛋白(高效液相色譜法)、空腹胰島素(化學發光法)、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即尿酸(uric acid, UA)、尿素氮(us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 Cr)、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膽固醇(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 INS)、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 FBG);并對骨代謝標志物實施檢測,檢測指標包括:25-羥基維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 PTH)、Ⅰ型前膠原氨基端伸展肽(Type I pre-collagen amino-terminal stretch peptide, PINP)、Ⅰ型前膠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A special sequence of Carboxyterminal Peptides β Type I Prostaglyl, βCTX)、骨鈣素(osteocalcin, OC),骨代謝標志物檢測方法為電化學發光法。
本研究對比指標為:生化指標:尿酸、尿素氮、肌酐、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胰島素、空腹血糖;骨代謝標志物:25-羥基維生素D3、降鈣素原、Ⅰ型前膠原氨基端伸展肽、Ⅰ型前膠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骨鈣素。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降鈣素原、Ⅰ型膠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骨鈣素均高于對照組,25-羥基維生素D3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骨代謝標志物(± s,ng/mL)

表1 兩組骨代謝標志物(± s,ng/mL)
組別 例數 25-OH-D3 PTH PINP實驗組 78 7.12±1.20 46.38±12.16 29.02±7.54對照組 78 10.58±2.40 34.65±16.10 27.50±5.30 t 11.3883 5.1346 1.4566 P<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βCTX OC實驗組 78 0.43±0.05 18.70±0.20對照組 78 0.30±0.15 12.70±0.15 t 7.2614 211.9623 P<0.05 <0.05
實驗組Cr、BUN、HbAlc、INS 均高于對照組,UA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HDL、LDL、FBG、TG、TC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組生化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組生化指標比較(± s)
組別 UA/(μmol?L-1)Cr/(μmol?L-1)BUN/(mmol?L-1)LDL/(mmol?L-1)HDL/(mmol?L-1)實驗組 227.62±79.80 127.53±0.15 9.02±0.15 3.25±0.75 1.16±0.20對照組 350.70±87.60 71.55±0.20 5.22±0.12 3.10±0.80 1.20±0.55 t 9.1733 1 977.6079 174.7100 1.2081 0.6036 P <0.05 <0.05 <0.05 >0.05 >0.05 FBG/(mmol?L-1)實驗組 4.72±1.35 2.46±1.75 10.82±0.10 7.30±1.45 9.70±3.30對照組 4.55±0.75 2.54±1.96 8.06±0.15 6.50±1.98 9.54±4.28 t 0.9722 0.2689 135.2118 2.8790 0.2615 P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TC/(mmol?L-1)TG/(mmol?L-1)HbAlc/%INS/(mu?L-1)
2 型糖尿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伴隨病程的延長和病情進展,會發生各種并發癥[3]。相關研究表明,32.55% 2 型糖尿病患者會發生微血管病變[4-5]。本研究顯示,2 型糖尿病患者β C T X 和O C 水平有所提升,而微血管病變患者提升更為明顯,可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極有可能影響骨代謝,使其骨形成和骨吸收失衡,骨生成小于骨吸收,骨量減少會加速,加快骨質疏松進程。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生會加重骨代謝異常,相關因素主要包括胰島素抵抗、血糖控制效果差、病程長等。在很多因素影響下,發生微血管病變,會對鈣磷代謝造成影響,而會發生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改變骨代謝,而骨代謝異常則會使得微血管鈣化加重,加重糖尿病病情。另外,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在生化指標方面也呈現異常情況,可相結合共同判斷病情,盡早實施干預。
綜上所述,在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檢測骨代謝標志物可明確患者骨代謝異常,結合生化指標檢測,可有效預測骨代謝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