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榮
(武漢市蔡甸區急救站急救科 湖北 武漢 430100)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對臨床護理的要求也在不斷的增加。急救站接診轉運的患者特點為病情急、發展速度快、疾病復雜多變,因此急救站的護理面臨著挑戰。在急救護理中,每一個搶救細節和護理均非常關鍵,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常規護理僅對患者進行疾病搶救護理,缺少主觀能動性,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不足,容易發生護患糾紛和投訴事件,降低護理質量[1]。在此背景下,急救站需重視對護理的管理,使護理工作更加的人性化、科學化和規范性,需要有全局護理意識和安全性觀念,重視護理中存在的風險[2]。綜合護理是當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護理方式,其具有整體性、多面性等特點,貫穿在整個護理中,重視護理細節、患者情緒和溝通等,能夠降低投訴事件的發生概率[3]。本文采用綜合護理方式,分析其實施后對于降低急救站患者投訴率所發揮的積極影響,現總結如下。
選取2009 年1 月—2013 年9 月急救站接診轉運的98 例患者。納入標準:病例資料完整,具有研究代表性;患者(家屬)同意參與本次護理分析;無死亡病例;可真實反饋護理數據。排除標準:精神障礙;不同意參與本次護理分析;中途退出等。隨機分為觀察組49 例和對照組49 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24 例,患者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68歲,平均年齡(46.43±1.64)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23 例,患者最小年齡22 歲,最大年齡69 歲,平均年齡(46.19±1.2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內容有: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動態觀測和記錄,及時有效的處理各項護理技術和內容。與患者進行簡單健康教育和溝通,做好并發癥的相關護理等。
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方式,具體的流程如下:(1)快速接診(出診)。針對需要出診急救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第一時間詢問患者的現場情況、發病時間等信息,立即安排出診,叮囑不要隨意搬動患者,并根據病情給予合適的體位指導,維持患者正常呼吸。到達現場后進行快速處理,進行急救轉運[4]。護理人員要盡快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掌握患者的一般資料、過敏史、既往病史等。(2)疾病護理。根據患者急救治療方案等進行護理,要注意行動迅速、操作精準、搬運穩妥,并注意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詳細記錄,一旦發生異常波動要立即通知醫生處置[5]。(3)健康教育。做好與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搶救時要簡單向家屬交代患者的情況,避免其過于焦慮。病情穩定時要進行詳細的健康教育,講解疾病的發病原因、危險因素、治療方式和后續注意事項等。護理人員一定要重視溝通,避免發生誤解和矛盾。盡量解釋清楚各項操作的原因,減輕患者和家屬的疑慮,更加配合護理工作。(4)心理疏導。患者和家屬均需要進行心理疏導,減少不良情緒,這對于降低投訴率非常重要。分析導致患者情緒不佳的愿意,針對性給予疏導[6]。認真解答患者的提問,注意溝通時語氣要親和,態度良好,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若患者有嚴重的疼痛癥狀,可轉移患者注意力進行緩解。要盡可能的保護患者的隱私,這樣能夠為實施綜合護理提供優質的護理空間和環境。(5)安全意識提升。提升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重視醫療活動中患者的知情權等合法的權益,同時也要做好自我保護[7]。規避急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提升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減少差錯事件的發生。
(1)在實施不同的護理后,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投訴率[8]。(2)制定護理質量評分量表和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分別評估本次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評分,評分高證實本次護理的效果好。
采用SPSS 26.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投訴率2.04%(1/49),低于對照組的18.37%(9/49), 差 異 有 統 計 學 意 義(χ2=13.89,P<0.05)。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患者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質量評分 護理滿意度評分觀察組 49 92.45±1.02 93.11±1.58對照組 49 80.46±1.36 79.46±1.07 t 49.383 50.000 P<0.05 <0.05
急救站對患者進行相關護理操作時,需要有全局護理的意識,充分考慮到患者生理、病理、心理方面的護理需求,制定針對性的有效護理措施,提高相應的護理質量和護理服務滿意度[9]。急救站接診的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短時間完成多項護理操作,因此護理人員的專業性非常重要[10]。在常規的護理中缺少護患溝通,容易發生護患糾紛和投訴事件,降低護理質量,也影響了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急救站在進行護理工作管理時,要分析導致投訴事件發生的原因,對護理工作質量進行把控和提高,確保各項護理工作規范、細致的進行,取得良好護理效果[11]。
綜合護理是融合多項護理內容的有效護理方式,在當前臨床護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綜合護理在急救站護理工作中實施時要融合其實際需求和特點,重視與患者的溝通和心理疏導,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技能,綜合降低投訴率和護患糾紛的發生概率。
結合本次研究數據分析可知,觀察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對照組患者僅進行常規護理。表1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期間的投訴率,觀察組患者投訴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綜合護理的實施能夠降低救助站患者的投訴率,減少護患事件發生的風險。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高(P<0.05),表示綜合護理的實施不僅能夠降低投訴率,還能夠提升患者的滿意程度,推動護理工作的發展。潘傳玲[12]在研究急救中心的護理研究時發現,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顯著提升滿意率,減少投訴率。
綜上所述,在急救站綜合護理工作中,運用綜合護理意識可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動性,主動與患者溝通,顯著減少醫療活動中的投訴率,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推動護理工作的良好發展,建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