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芬,馬 燕(通訊作者)
(1 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感染管理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2 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醫院由于其自身性質患者人流量大,疾病種類繁雜多樣,而且含有大量病菌,很容易會引起病原體侵犯患者機體,發生感染可能性極大[1-2]。同時,醫院感染不僅會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造成影響,進一步危害其身體健康,容易引起醫患糾紛,而且還對醫院日常工作開展造成阻礙,也不利于醫院整體形象[3-4]。因此,還需選擇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以此來提升醫務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以期控制院內感染現象。本文將分析感控培訓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選 取 我 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 住 院 患者460 例和工作人員40 名,根據隨機抽樣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醫務人員20 名;患者男性125 例,女性105 例,年齡20 ~79 歲,平均年齡(48.62±10.41)歲,骨科65 例,肺病科79 例,腎病科86 例;對照組醫務人員20 名;患者男性123 例,女性107 例,年齡21 ~79 歲,平均年齡(48.68±10.47)歲,骨科66 例,肺病科80 例,腎病科科8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在本院住院者;患者及其家屬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存在精神障礙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者。
1.2.1 對照組 常規管理。管理人員結合醫院患者住院情況,進行每日病房消毒處理;在醫院健康知識宣傳欄中增加基本預防感染常識,制作健康知識手冊分發給患者及其家屬,提升其對感染的認知。同時,對患者需要使用的手術室、手術器械等進行常規的消毒處理。
1.3.2 觀察組 在上述管理基礎上,增加以下感控培訓內容。(1)設立醫院感染管理科,結合醫院的具體情況,制作并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對臨床相關醫務人員展開感染防控專項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常見感染疾病類型、感染途徑、感染預防、感染癥狀、感染處理等知識,提升其認知水平,使每個工作人員都認識到洗手是預防醫院內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時還需培訓如何與患者正確、有效的進行溝通交流,以及對家屬的情緒安撫,以免在干預過程中與其發生誤會和糾紛,造成不良影響,不利于患者臨床治療。(2)針對骨科患者而言,應重點培訓醫務人員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使用過后的物品及時進行更換,并將床單和被褥進行消毒和陽光下的暴曬;對需要進行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應該在使用完畢后及時的消毒或滅菌,預防交叉感染;對于一次性的醫療器械,在使用結束后應放進規定的垃圾桶,并進行焚燒處理。(3)針對呼吸科患者而言,應重點培訓醫務人員每天將病房內的窗戶打開進行通風,每次打開的時間不低于半個小時,每天至少打開2 次;并使用紫外線空氣消毒其將患者病房中的空氣進行過濾和消毒,進行時間每次不低于1 h,每天至少一次。(4)針對腎病科血透患者而言,應重點培訓醫務人員在做好自身手部衛生清潔的同時,還需提醒患者注意手部清潔,監督其使用消毒劑揉搓雙手,并進行檢查,控制病毒感染;同時需要每月對血透室患者使用過的物品、被褥、病房空氣等進行細菌培養,分析其中潛藏的安全隱患,并指導患者做好相對應的預防措施。
(1)比較兩組醫務人員管理前后在感染途徑、預防、處理等方面的感染防控認知程度,以及在消毒殺菌、手術無菌操作、物品保管等方面的護理質量評分。結合本院相關管理制度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認知程度和護理質量越高。(2)統計兩組患者在細菌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統感染等方面感染發生率。(3)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表,統計患者管理滿意度。分數1 ~100 分,0 ~60 分為不滿意,61 ~80 分為一般滿意,81 ~100分為非常滿意。管理滿意度=一般滿意+非常滿意。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管理前兩組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管理后,觀察組感染防控認知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感染防控認知比較(± s,分)

表1 兩組感染防控認知比較(± s,分)
管理前感染途徑 感染預防 感染處理觀察組 20 32.01±1.97 35.44±0.56 33.19±1.01對照組 20 32.15±1.83 35.29±0.63 33.25±0.99 t 0.042 0.069 0.049 P 0.752 0.844 0.668組別 例數管理后感染途徑 感染預防 感染處理觀察組 20 46.79±3.24 48.20±1.36 45.32±2.60對照組 20 40.62±1.14 41.78±0.40 40.25±1.44 t 7.416 4.120 8.125 P<0.001 0.005 <0.001組別 例數
管理前兩組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管理后,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管理前消毒殺菌 手術無菌操作 物品保管觀察組 20 50.33±1.40 50.39±1.70 51.30±1.39對照組 20 50.39±1.35 50.50±1.49 51.19±1.50 t 0.120 0.251 0.099 P 0.787 0.630 0.710組別 例數管理后消毒殺菌 手術無菌操作 物品保管觀察組 20 72.59±3.20 73.11±3.12 72.60±3.19對照組 20 60.19±2.10 61.30±1.90 60.14±2.10 t 11.085 7.621 8.510 P<0.001 <0.001 <0.001組別 例數
觀察組管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管理滿意度比較[n(%)]
醫院感染是指發生在醫療機構一切人群的感染。醫院是病源微生物聚集的地方,也是抵抗力差的患者聚集的場所,其中現代化診療技術和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劑和放射治療以及大量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均是引起感染發生的重要原因。發生感染不但會對醫院工作人員以及患者的痊愈造成極大影響,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健康人員也會由于出入醫院而引起相關感染疾病[5-6]。若出現院內感染,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發病率和病死率,而且還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及醫務人員工作量,減少病床周轉次數,患者也會因為感染后病情加重而使得治療費用提升,增加家庭經濟負擔。此外,醫院感染還嚴重制約著醫療護理質量的提高,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醫患糾紛事件的發生率。感染管理是醫院管理、醫療安全與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大部分醫院針對院內獲得性感性的現象也積極采取了相關的管理措施,并且非常重視感染管理的控制效果,但因在具體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抓控力度有所欠缺,且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從而導致感染現象改善效果不佳,因此還需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院感培訓工作[7-8]。
本文通過研究發現,與常規管理相比,感控培訓后醫務人員感染防控認知程度、護理質量明顯提升,管理滿意度更高(P<0.05)。證實通過對醫務人員進行感染防控專項培訓,并結合患者臨床的易感危險因素進而采取有效的預防管理措施,可有效提升醫院感染管理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醫院感染管理中,合理采用感控培訓可提升醫務人員對感染防控意識和了解,強化其護理質量,同時還可降低住院患者感染發生概率,管理評價較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