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如
(東莞市第六人民醫院 廣東 東莞 523000)
目前,較常見慢性呼吸道傳染病是肺結核,因結核分歧桿菌引起、易流行,經呼吸道傳播,患病率、傳染性均高,臨床有胸悶、咳痰、咳嗽及呼吸困難等表現,病因至今不明確[1],與濫用藥物、酒精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關,未及時治療引起結核性肺空洞、干酪性肺炎等并發癥,影響日常生活。研究發現,初發性患者,治療時長在6月以上,復發性患者,治療時長在8 月以上,若患者伴耐藥性肺結核,治療時長高達24 個月,因患者治療時間長,未能遵醫囑用藥,常有中途停藥、漏藥及不規律用藥等現象,影響療效[2],因此本研究采集2020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就診的100 例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肺結核患者行對癥護理療效,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研究法,數據采集2020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就診的100 例肺結核患者資料,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n=50):30 例男性、20 例女性,年齡22 ~74 歲,平均(47.24±5.38)歲;病程1 ~11 年,平均(5.84±1.32)年;疾病類型:結核性胸膜炎17 例,慢性纖維空洞型17 例,浸潤性16 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4 例,高中15 例,大專以上21 例;對照組(n=50):25 例男性、25 例女性,年齡23 ~75 歲,平均(47.38±5.46)歲;病程1~12年,平均(5.96±1.41)年;疾病類型:結核性胸膜炎18 例,慢性纖維空洞型12 例,浸潤性20 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6 例,高中14 例,大專以上20 例。
納入標準:(1)與《肺結核診斷標準》[3]相符、初治肺結核;(2)意識清楚、正常溝通,理解調查表所述內容;(3)未伴嚴重心肝腎慢性病;(4)服藥時間≤6 月。排除標準:(1)復治肺結核;(2)未能正常溝通;(3)伴嚴重心肝腎糖尿病等慢性病;(4)惡性腫瘤;(5)精神障礙;(6)中途轉院。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常規護理,涉及體征監測、遵醫囑用藥及生活指導等。
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1)情志護理:因肺結核傳染性較強,患者常有焦慮、不安等,根據性格、整體特征,提供專業心理疏導,從表情、語氣中捕捉心理,告知治愈成功案例,發放自制教育手冊給患者,講解病因、用藥時間及副反應,對規律用藥需重點強調,借助專題講座、開辦俱樂部等形式,普及疾病知識、改善麻痹心理,增強疾病理解,提高主動配合度。(2)藥物護理:叮囑患者遵守抗結核藥使用原則,對規律用藥性重點強調,結合實際、建立用藥檔案,保證用藥層次性,叮囑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若用藥后有嚴重副反應,遵醫囑糾正用藥時間、次數等,保證用藥安全性。(3)膳食調理:因肺結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長期用藥易損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需結合實際、制定針對性飲食計劃,平時可予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及低脂肪食物,嚴格遵守清淡、易消化及少食多餐原則,叮囑患者平時多喝水、多吃新鮮蔬果,嚴禁暴飲暴食、增強體質。(4)出院指導:住院僅是此病治療的一階段,部分群體出院后仍需持續用藥,因此出院前1d 告知患者規律性用藥的必要性,禁忌有停藥、漏藥行為,借助電話、上門隨訪等形式,掌握疾病恢復程度、解決相關疑問,叮囑家屬在家做好消毒、隔離,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開窗通風、空氣流通,促進病情康復。
(1)用藥依從性影響因素:涉及心理、疾病認知、疾病因素、社會及其他。
(2)生活質量:參照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4](GQOLI-74),涉及社會領域、軀體領域、情感職能及物質生活,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越好。(3)服藥依從性:參照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5](MMAS-8),涉及8個問題,總分8 分,完全依從是8 分,6 ~7 分,<6 分是依從性差,依從率越高越好。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發現,心理因素、疾病認知度是影響患者用藥依從性的重要因素,所占比例分別是44.00、28.00%,見表1。

表1 用藥依從性影響因素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GQOLI-74 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s,分)
組別 n 社會領域 軀體領域 情感職能 物質生活觀察組 50 92.39±8.46 91.48±8.32 94.58±8.62 93.65±8.47對照組 50 85.31±7.25 86.21±7.18 87.32±7.34 86.23±7.26 t 4.4933 3.3908 4.5343 4.7032 P<0.05 <0.05 <0.05 <0.05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服藥依從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n(%)]
研究發現[6],影響肺結核用藥依從性涉及多方因素,分析結果發現,(1)心理因素 肺結核是慢性病癥、傳染性較強,隔離治療引起患者有焦慮、恐懼及擔憂等,且長期治療、控制家屬探視,引起患者常自卑、孤獨,且治療費用增加家庭負擔,對用藥依從性產生影響;(2)疾病認知度 近年來研究發現,患者受文化程度、綜合素質差異的影響,對疾病認知也會明顯差異性,部分群體未意識早期治療、聯合用藥及規律用藥的重要性,待病情穩定、癥狀緩解時未能遵醫囑用藥,對依從性產生影響;(3)疾病因素 涉及治療方案特征、用藥副作用,長期用藥者,若意志力不強,癥狀好轉則不再用藥,流行病學顯示,≥25%群體未能堅持用藥,依從性較差,且聯合使用3 種藥物易引起聽力損害、過敏反應等副作用,長期用藥影響療效,導致患者不再用藥,影響用藥依從性;(4)社會支持 患病后,患者缺乏家屬、朋友等方面的精神支持,因肺結核的傳染性較強、疾病反復發作、病程長等因素限制,極易被周圍群體冷落,且患者長期未能得到社會支持、長期處于隔離封閉環境,極易引起封閉心理、對用藥依從性產生不利影響[7]。
研究報道,綜合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護理效果,通過完善、改善傳統護理的漏洞,提供全面、對癥護理服務,以疾病嚴重程度為基點,提供專業護理指導,具以下優勢:(1)情志護理通過心理技巧、穩定患者情緒,緩解隔離治療引起的自卑感及孤獨感,普及疾病知識、用藥必要性等,增強理解能力、改善心理應激性,提高配合度;(2)遵醫囑用藥可保證用藥效果,按時按量服藥能提高用藥依從性,避免有停藥、漏藥等行為,保證用藥安全性,叮囑患者保持膳食合理、對改善身體機能有積極作用,及時補充營養、滿足機體營養所需,利于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力,可嚴格控制疾病進展,且出院后定期復查、盡早了解疾病恢復程度,提出合理的建議與意見,保證患者出院仍能獲得專業護理指導,達到遠期療效作用,已獲得患者青睞、認可,具較高價值。
本研究示:(1)研究發現,心理因素、疾病認知度是影響患者用藥依從性的重要因素,所占比例分別是44.00、28.00%,表示心理情緒欠佳、疾病認知不足均會影響用藥依從性,需積極配合對癥護理、改善身心健康;(2)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GQOLI-74 評分更高(P<0.05);(3)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服藥依從率更高(P<0.05),說明本文與陳雙鳳[8]文獻相同,因此綜合護理干預能穩定患者病情、改善生活質量,在用藥依從性方面有積極作用,具較高價值。
綜上所述,心理、疾病認知度因素是影響肺結核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常見因素,予以綜合護理干預能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服藥依從性,具有可借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