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伙
欄目編輯:杜 航
黨史學習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有分有合,“分”主要是了解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合”主要是弄清楚黨史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在一些單位“分”的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合”的工作還存在較大差距。要增強黨史學習的系統性,把百年黨史統一聯系起來,形成黨史知識的體系化。
歷史中的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如何把無數的史實組合成一個系統呢?著名歷史學家張蔭麟在《中國史綱》中提出要用發展的范疇統貫“歷史的繁雜”,將其劃分為“定向的發展”“演化的發展”“矛盾的發展”。
定向的發展就是歷史中的諸階段互相適應,都循著一個方向,向著一個最終的目標。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確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這之后每一步的發展,都是向這個目標邁進。這個“定向”是信仰的燈塔,激發了共產黨人聽黨指揮的自覺、英勇無畏的血性、艱苦奮斗的本色,用鮮血和生命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向前進。這個“定向”是科學理論的方向,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從未動搖過馬克思主義信仰。身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共產黨能夠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從根本上就是因為方向的正確性,理解把握這個不變的方向對黨發展壯大的影響,也就抓住了貫穿百年黨史的主線。
演化的發展是指歷史在所經歷的眾階段中,任何兩個連接的階段相互聯系,前一階段的積累促進后一階段的發展。在黨的歷史中有許多階段,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都是歷史的逐漸演化推進。實踐證明,黨史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點和重要作用,相鄰兩個階段不能超越。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中國革命不能不做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駁斥了空談主義的“一次革命論”,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黨史各個階段的演進,要把握其內在聯系,不能用一個階段否定另一階段。對改革開放前后歷史時期的認識,習主席指出,“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后的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展”。演化的發展體現一種聯系的觀點,在黨史學習中不能割裂歷史,要前后聯系、承繼延續。
矛盾的發展是指對主要矛盾的解決推動著歷史的發展進步。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認識和把握,是我們黨科學判斷國情形勢、正確制定大政方針的重要前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聚焦于主要矛盾的解決,堅持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三大法寶”,帶領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不懈奮戰,最終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社會主要矛盾隨著時代發展和我國國情的具體變化而不斷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進入新發展階段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黨史學習中要把握共產黨人不斷認識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實踐,認識這種根本動力的表現形式,抓住關鍵點,把黨史中零散的樂段串聯成鏗鏘有力、波瀾壯闊的華麗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