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戈
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放療一區,廣東湛江 524000
鼻咽癌屬惡性腫瘤,是人體頭頸部疾病,具高患病率、高致死率等特點[1]。因其發病位置特殊,且受相關因素影響,早期無典型表現,臨床一經確診已進展至中局部晚期,臨床常以同步調強放療進行腫瘤細胞生長的抑制,加速癌細胞死亡進程,從而緩解癥狀,增加存活時間。但就目前現狀來看,單一放療診治總體療效較差,需配合鉑類化療藥物進行腫瘤病灶繁殖及生長的阻滯,進而促使臨床療效進一步提升[2]。順鉑為常見鉑類藥物,用藥后所產生的神經毒性及強致嘔性使患者身心遭受嚴重損傷。奈達鉑為新一代鉑類化療藥物,可與水分子有機結合,生成多種離子型物質,與DNA結合實現阻斷腫瘤細胞增殖及復制目的。為了進一步研究晚期鼻咽癌患者何種化療方式更為有效,現采取分組對比研究的方式展開,該研究對2017年4月—2019年4月該院收治的72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開展研究,以順鉑靜滴、奈達鉑靜滴治療分組,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72例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化療差異性可將其劃分成參照組和研究組,36例,參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上限40歲、下限72歲,平均年齡(59.36±8.26)歲;Ⅲ期24例、Ⅳa期12例。研究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上限41歲、下限70歲,平均年齡(59.47±8.01)歲;Ⅲ期27例、Ⅳa期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性。納入標準:滿足局部中晚期確診標準[3];對研究知情者;該次研究經醫學倫理會批準執行;存活期≥3個月。排除標準:藥物過敏史;合并精神障礙;遵醫行為較差。
兩組均予以放療診治,結合鼻咽癌生物解剖學特征進行放療方案的制定,同步予以加量技術放療,方法為每周持續照射5 d,1次/d。在此基礎上,研究組輔以奈達鉑化療,予患者100 mg/m2奈達鉑(國藥準字H20030884),與生理鹽水(500 mL)混合后靜滴,靜滴時間為1 h以上,參照組行順鉑化療,給予患者50 mg/m2順鉑(國藥準字H53020409),同步融合于劑量為500 mL的氯化鈉溶液中,以靜脈方式給藥。兩組均采取同一水平支持診治,持續化療5周。
近期療效。參照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對此研究近期效果予以評估,共含有完全緩解CR(病灶消失至1月以上)、局部緩解PR(腫瘤最長徑縮小至35%以上)及一般SD(腫瘤最長徑縮小幅度未超過35%)、疾病進展PD(病情加重,有新病灶出現)4項指標[4]。總效率=完全緩解(CR)+局部緩解(PR)
不良反應。包括口腔黏膜炎、血小板減少癥與胃腸道反應[5]。
生活質量。依據SF-36量表評分制進行兩組心理功能、社會領域、物質水平及軀體能力的有效評價,采取百分制,分值越高越好[6]。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近期療效高于參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的療效比較[n(%)]
研究組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
研究組胃腸道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口腔黏膜炎、血小板減少癥方面,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鼻咽癌旨在人體鼻咽腔頂部及側壁所形成的腫瘤,一般有鼻塞、耳悶堵感及復視等臨床表現。研究指出[7],鼻咽癌對放射診治多存有中度靈敏性,因此采取放射診療是診治該病的理想選擇,但針對一般以上鼻咽癌患者(Ⅲ~Ⅳa期)需配以鉑類藥物行同步化療。有研究者在一項隨機對照研究中發現,與順鉑協同化療其診治效果較之前提升15%,但也有學者得出結論,順鉑化療后易誘發胃腸道反應,同時伴軀體疼痛及嚴重人際交流障礙,表明順鉑協同調強放療效果欠佳,局限性較大[8]。
隨著醫學技術逐步發展,化療藥物亦在不斷更新,而奈達鉑就是其中一種,其作用濃度較高,尤其是病灶局部濃度,藥效持久,且具較強特異性,能夠與腫瘤細胞產生高效結合效果。醫學實踐證明[9],奈達鉑于局部晚期鼻咽癌中,可借助局部釋放藥物進行因鉑類藥物引發全身性疼痛的顯著改善。該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近期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胃腸道反應相較于參照組顯著降低(P<0.05),但在血小板減少癥等不良反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奈達鉑安全性較高,對機體無顯著毒副作用,全身性損傷較少,考慮是此藥物在進行腫瘤細胞繁殖及核蛋白生成抑制時,能夠對機體正常組織細胞分裂產生強烈阻滯,繼而降低化療中對機體的傷害[10]。奈達鉑是近些年研發的第二代鉑類化學物,其能夠在體內、體外對腫瘤發揮作用,且具理想的抗瘤譜,與順鉑抗瘤譜具顯著差異。在實際治療中,用藥后藥物抵達細胞,會對甘醇酸酯基上醇性氧及鉑間的鍵實施斷裂,促進水和鉑有機結合,致使離子型物質形成,斷裂后甘醇酸酯配基處于不穩定狀態,使諸多離子型物質和DNA結合,阻斷DNA復制,進而發揮抗腫瘤活性功效。該藥物優點在于放療增敏,與順鉑聯用無交叉耐藥性,同時在其他鉑類藥物運用后,奈達鉑依舊有效,相比于順鉑,其不良反應較少、腎毒性較輕[11]。該研究結果中,相比于參照組,研究組各生活質量評分提升效果更為顯著(P<0.05),提示奈達鉑預后較好,考慮與奈達鉑藥理作用及對胃腸道損傷較小等有關。在相關學者[12]文獻中發現,順鉑組近期有效率94.4%與奈達鉑組94.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奈達鉑組胃腸道反應較順鉑組顯著下降(P<0.05),提示奈達鉑于局部晚期鼻咽癌診療中影響較小,安全性較高,證實該次研究結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該研究中研究組有效率80.56%較參照組69.4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Ⅰ~Ⅰ、Ⅱ~Ⅲ胃腸道反應5.56%、2.78%與參照組27.78%、22.22%比明顯下降(P<0.05),證實該次研究結果的真實性。
綜上所述,局部晚期鼻咽癌以順鉑與奈達鉑同步調強放療展開診治療效近似一致,但奈達鉑不良反應較少,患者耐受性較高,預后水平較好。但因該次研究截取樣本較少,對局部晚期鼻咽癌遠期效果及存活率尚未明確,需進一步考察及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