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導,張海星
廣東省興寧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廣東興寧 5145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具體指屈氏韌帶以上的臟器發生病變后導致的急性出血表現,具體臟器有膽管、十二指腸、胰管、食管及胃部,有黑便、血便、嘔血等多種癥狀表現[1-2]。臨床顯示,如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短時間內出血量在循環血量的1/5以上,或總出血量在1 000 mL以上,會導致周圍循環衰竭,甚至直接對生命安全形成威脅[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診入院經迅速檢查確診后為安全控制出血,多首選選擇藥物這一保守方法治療,尤其對于偏基層的醫療單位,受醫療條件的限制,藥物治療更是首選[4]。合理選擇治療用藥是保證藥物治療效果的保障,洛賽克在治療中的應用廣泛,但實踐中也發現單一用藥的止血有效率對于部分患者不夠滿意,并逐漸發現聯合用藥的價值[5]。該研究以該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對象,具體探討奧曲肽聯合洛賽克對于治療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29~67歲,平均(42.38±12.16)歲;出血原因:胃潰瘍引起20例,復合潰瘍引發12例,十二指腸潰瘍引起15例,其他3例。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27~65歲,平均(41.91±12.47)歲;出血原因:胃潰瘍引起18例,復合潰瘍引發10例,十二指腸潰瘍引起18例,其他4例。兩組年齡、性別、出血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標準[6];病例資料完整;肝、腎功能正常;未接受其他治療;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通過所在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排除標準:藥物禁忌證者;伴有腫瘤疾病者;伴有血液系統疾病者;言語障礙或認知、精神障礙者;病歷資料缺失者。
兩組患者均在入院后保持絕對臥床休息,禁食、禁水,給予常規吸氧,進行交叉配血,迅速開通靜脈通路,進行胃管留置,做好感染預防治療,有休克的抗體克處理,做好血容量補充。
對照組單一選擇洛賽克治療。將40 mg洛賽克[注射用奧美拉唑鈉,國藥準字H20030945,規格:40 mg(以奧美拉唑計)]溶入專用溶劑中行靜脈滴注,早晚分別治療1次。持續治療2~4 d。
觀察組聯合應用奧曲肽、洛賽克治療。洛賽克40 mg溶入專用溶劑中實施靜脈滴注;0.3 mg奧曲肽(0.1 mg×3支)+0.9%氯化鈉注射液48 mL(規格:100 mL)實施慢速靜脈注射,保持25 U/g的速率進行維持72 h靜脈滴注,早晚分別治療1次。持續治療2~4 d。
止血效果:治療2~4 d后比較兩組止血有效率、止血無效繼續出血率,并比較兩組止血有效后再出血率。止血有效后重新出現以下表現或者治療4 d后仍存在以下表現,視為再出血或者繼續出血:反復嘔血;黑便,糞便顏色為暗紅色;積極處理后仍有周圍循環障礙;血液指標持續異常;經相關處理后血尿素氮仍處于持續升高狀態;胃管引流出血性液體。
實驗室指標: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測定兩組D-二聚體(D-D)、血漿纖維蛋白(FIB)水平。
治療安全性:比較兩組治療期間心悸、心絞痛、大便次數增加、腹痛、血壓升高發生率。
觀察組治療后止血有效率為84.00%,高于對照組66.00%,繼續出血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止血有效患者中再出血率為4.76%(2/42),低于對照組24.24%(8/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0,P=0.034)。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止血有效、繼續出血、再出血率比較[n(%)]
治療前,兩組D-D、FI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D-D、FIB水平均低于組內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D-D、FIB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與對照組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6.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D-D、FIB水平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D-D、FIB水平變化比較(±s)
?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受生活方式改變、飲食變化的影響,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率逐漸升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中較嚴重一種,為迅速控制病情,防止病情進展導致的并發癥,積極的治療非常重要。洛賽克為一類質子泵抑制劑,可對H+-K+-ATP酶產生抑制,使胃酸分泌過程受阻,因此實現對胃酸分泌的抑制[7]。奧曲肽為人工合成的生長抑素八肽衍生物,與天然生長抑素比較半衰期更長,可對內臟血管產生選擇性收縮作用,使發生曲張的食管胃底靜脈血流減少,門靜脈壓力可得到減低,最終實現對循環的改善[8]。
該研究觀察組接受上述兩種藥物治療,結果發現相較于僅選擇洛賽克治療的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止血有效率為84.00%,高于對照組66.00%,繼續出血率低于對照組,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D-D、FIB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與對照組6.00%相近(P>0.05)。研究也顯示[9],聯合組(基礎治療聯合奧曲肽)患者的止血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基礎組(基礎治療)的85.29%(P<0.05),與該研究結論一致,均證實奧曲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應用價值,但該研究有效率略低,分析與治療時間長短不同、患者本身病情存在差異有關。但可表明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選擇奧曲肽聯合洛賽克進行治療,能較單一洛賽克治療獲得更好的止血效果,且能保證止血效果的持續性,另外安全性也有保障。觀察組療效更優分析是由于應用的兩種藥物發揮協同效應,其中奧曲肽可對胃蛋白酶、胃酸分泌形成抑制,使胃食管反流減少,避免血凝塊發生腐蝕后引發再出血,并且用藥后食管下括約肌張力可有提升,靜脈叢外壓力增加,因此能實現止血[10-11]。洛賽克可升高胃酸中酸堿度,加快血小板聚集,并且該藥物能使血循環得到改善,血管壓力因此減低,從而能起到止血作用[12-13]。
綜上所述,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選擇奧曲肽聯合洛賽克進行治療可在相同時間內更有效止血,且能更明顯控制止血后的再出血,安全性也有保證,有良好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