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艷琴
摘要:兒童先以極大地興趣,拿起筆涂涂畫畫。一個點、一段線、一個圓。縱橫交錯,滿紙涂鴉……美術活動作為一種形象思維活動,通過人的眼、手、腦的密切配合,為創新思維打下基礎。
關鍵詞:藝術教育;創新;搖籃
美術活動作為一種形象思維活動,通過人的眼、手、腦的密切配合,為創新思維打下基礎。早在四十年代,陳鶴琴先生就指出:“美術的教法最重要的是發揮兒童的天才,讓兒童自己去體檢,表現他的意思。”他所提出的“活教育”理論,對當今少兒教育仍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下面就運用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則,優化少兒的美術活動,談談幾點我的初淺認識與具體做法:
一、教學活動游戲化,培養兒童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教育”第十三條原則指出“教學游戲化”。因為游戲最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游戲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如何在美術活動中運周游戲手段?我是這樣做的:
1、以游戲貫穿整個活動過程。引導兒童把美術活動當成游戲,在做做玩玩中進行。例如:吹畫“臘梅花”,我將滴在畫紙上的顏料比作“小朋友”賽跑,讓他們站在起跑線上,準備比賽長跑。我們大家來為他們鼓氣、加油,看誰跑得快。
2、以游戲做鋪墊。當兒童畫一樣東西,首先必須讓他對事物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性認識,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把該事物表現在畫面上。所以我在繪畫前,先讓兒童玩與繪畫內容有關的游戲。以游戲作鋪墊,然后作畫,這樣畫面就會豐富多彩。如在進行“圓形添畫”時,先讓孩子玩各種圓形的物品,再讓他們作畫。孩子有了一定得感性認識,再進行加工、創造,畫面更加生動精彩。
二、在大自然和社會中培養兒童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大自然和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兒童藝術表現力的發展離不開美的環境、美的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大自然是活的教科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它向兒童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有利于誘發兒童的藝術想象力,培養兒童的審美情趣,使兒童的藝術表現力不斷豐富完善。如“王家花園”是我們小西湖美麗的景點之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是孩子們向往的地方。我經常帶小朋友們到王家花園游玩。一到王家花園,孩子們置身于一幅美妙的畫卷中各種自然景物數不勝數。
除了自然景物,各種雕塑、名勝古跡(如樂山大佛)、藝術作品、節日裝飾、環境布置、現代建筑等,只要線性優美,色彩鮮艷、對比強烈、造型生動都對孩子很有吸引力。通過觀賞,讓兒童感受到藝術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別具匠心的藝術創造,從中獲得不同程度的啟迪,領略各種表現技法創新藝術效果。兒童有了豐富的情感體驗,產生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從而提高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正如陳鶴琴老先生說“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討、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三、在“想”和“做”中,激發兒童的創新意識
1、提供綜合性教材:鼓勵兒童自由選擇各種材料,運用各種表現手法,如在《春天來了》主題創作活動中,我為兒童提供豐富的工具和材料,有水彩筆、油畫棒、棉簽、水彩顏料、橡皮泥、彩色紙、畫圖紙、宣紙、剪刀、膠棒等。鼓勵兒童自由選擇材料,大膽嘗試各種表達方式。兒童將各種材料綜合運用后,創造出一幅幅半立體、立體作品。有用彩紙折房子、小燕子的,有用皺紋紙折蝴蝶、做柳樹;有用橡皮泥塑造小動物、小太陽的;有用棉簽蘸顏料畫花草的等,充分體現兒童思考問題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創造潛力。
2、綜合運用各領域內容:如啟發兒童聽故事、兒歌、音樂,把自己聽到的故事和感受到的內容畫下來;讓兒童看情景表演和動畫片畫連環畫、并創編新的故事情節。在這些活潑生動的美術活動中,鼓勵兒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兒童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無拘無柬地表現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法。
四、恰當運用評價手段、培養兒童創新個性
兒童期整個認知水平處于較低的階段,他們通常依靠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活教育”的第五條原則指出:“積極地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我認為積極的鼓勵可以使兒重獲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滿足,并激發兒童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因此,在評價兒童美術作品中,我采取正面手法,以積極評價為主,盡量使評價與兒童自身評價一致,保持兒童作畫的積極性,激發兒童的進取心。在繪畫過程中,兒童運用各種感官,發揮各自的創造性,畫出具有獨特風格的畫面,所以我在評價時特別注意做到以下兩點。
1、改變重視教學效果轉變為重視整個活動過程。我在評價兒童作品時注意捕捉每個孩子的閃光點,進行適時、適度的表揚和鼓勵,讓每個兒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感受到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評價時,我不以“像不像”“好不好”為理由,而是把每個孩子的作品和參與整個活動過程聯系起來,或與以往繪畫水平相聯系,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并給予熱情的鼓勵和適當的指點,使之樂于接受美得教育,向健康、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2、改變注意標準化轉變為重視求異創新。我認為兒童作品的評價應以提高兒童藝術思維能力為核心,發掘兒童創造潛能的新觀念,來作為評價的標準。首先要求有豐富的想象力,畫面上要與別人或范圖不同的想象或構思。對這些,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例如:有一次有個兒童在《美麗的家鄉》畫面空畫了一團烏黑的東西,同桌告發他亂涂亂畫,我讓他說明自己的想法,他說:“這是空氣凈化器,它在吸灰塵和車輛排出的烏煙,這樣家鄉才會更美”。多么大膽的設想,我及時在全班給予表揚,肯定他的獨創精神。這樣讓兒童在以后的美術活動中,敢于周自己的方法去創造,表現自己感受到沒的事物。
“活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培養“現代的中國人”。這是新世紀向兒童教育提出的新任務,也是新《標準》的核心目標。今后,我將繼續學習和運用陳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為實施兒童素質教育,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在藝術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更大的創意空間,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靜獨特性愁,得到發展,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讓藝術教育成為孩子創新的搖籃。
參考文獻:
[1]《活教育理論》陳鶴琴
[2]2011版《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