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藝

摘要:提問是貫穿數學課堂始終的活動,是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主要方式。在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巧問設疑,調動學生探究興趣,驅動學生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使學生通過體驗多樣的探究活動,掌握數學知識,鍛煉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基于教學經驗,將具體介紹在數學課堂上利用巧妙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巧妙提問;探究學習;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在數學課堂上落實此要求,需要教師發揮教學智慧,應用適宜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課堂提問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最常使用的一種方式,是使學生在思維作用下一步步進行探究的起點。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巧妙提問,借助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激發學生探究的動力。
一、創境提問,調動探究興趣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的活動。課堂教學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自主性尤其重要。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發揮,是以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保證的。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將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作為首要活動。教學情境是數學課堂的主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借助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探究興趣。
在“方向與位置”的教學中,課堂導入環節,先借鑒學生們熟悉的捉迷藏游戲,創設了問題情境:“今天老師想要和大家玩一個改編版的捉迷藏。怎么玩呢?一個學生帶上眼罩,其他學生站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接著,老師給戴眼罩的學生做出提示,如在你的東邊有一個學生。戴眼罩的學生聽到提示之后,要朝著東邊走,抓住這個學生。”當教師正在介紹游戲規則的時候,不少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東邊在哪里呢?”根據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教師直接展現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引導他們探究方向與位置,之后利用探究到的內容參與游戲活動。這樣教學,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們的探究興趣,無需教師過多督促,大部分學生主動地翻閱教材,甚至催促教師趕緊講授新知,推動了課堂探究的實施。
二、據知提問,驅動多樣探究
據知提問是指根據數學知識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作用下,有針對性地探究數學知識。每一節數學課上既有簡單的知識點,又有復雜的知識點。簡單的知識點,是學生可以自主解決的。復雜的知識點,需要學生合作解決。對此,教師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巧妙提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一)根據簡單知識提問,驅動自主探究
簡單的數學知識點,是符合大部分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的。在已有知識儲備和學習經驗的作用下,學生是可以自主地探究、理解簡單知識點的。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圍繞簡單知識點,設計問題,驅動學生們自主探究,由此節約課堂時間,也使學生們在探究有所得的情況下,獲得滿足感,為接下來進行合作探究做好準備。
以“認識圖形”為例,把握圖形特點,對圖形進行分類是這節課教學簡單的內容。在課堂上,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們展現一些圖形圖片,如
據此向學生們提出問題:“觀察這些圖形,看看它們有什么特點?它們可以被分為幾類呢?它們各是什么樣的圖形呢?”在問題的驅動下,大部分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主動地對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同時結合教材內容,了解不同類型圖形的名稱。如此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正是學生初步認知不同圖形的過程,便于學生接下來深入地探究圖形及其特點,也有利于學生鍛煉自主探究能力。
(二)根據復雜知識提問,驅動合作探究
復雜知識是指重難點知識。重難點知識對于大部分低年級學生而言是存在探究困難的。小組合作探究,便于學生們碰撞思維,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順其自然地解決問題,實現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根據復雜知識提出問題,驅動學生們合作探究。
以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為例,認識“一分有多長”是這節的基礎內容,在實施教學的時候,需要重點引導學生們認識比“分”小的時間單位“秒”,體會“一分有多長”,知道分與秒的關系。在實施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立足此內容,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墻上的鐘面經過“一分鐘”,向學生們提出問題:“你發現的什么?”借此促使學生撥動自己手中的小鬧鐘。動手操作之后,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討論。在此過程中,不少學生繼續撥動秒針,探尋,結合自身操作和他人點撥,順其自然地了解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一小格是“1分”,同時,根據之前學習的知識,明白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走一大格子的時間是5秒。之后,繼續動手操作,討論、發現:1分=60秒。根據學生們的發現情況,教師繼續提問:時、分、秒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學生們就問題進行小組交流,自主地探尋時、分、秒之間的關系。教學實踐表明,根據重難點知識提出,不僅可以引發學生思維,還可以使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有效理解所學,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三、活動提問,引導應用探究
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是為應用數學服務的。數學應用活動是數學課堂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學生應用數學,繼續探究的載體。通過探究應用數學,學生們不僅可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積累探究經驗,鍛煉探究能力,提升數學學習水平。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之后,創設活動,圍繞活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應用。
在“購物”一課的教學中,在學生們掌握了新知內容之后,再創設體驗活動:將全班學生的所有物品收集、擺放在一起,為不同的物品貼上不同的價簽。學生們根據抽到的便簽上的要求,自主地選擇物品,同時根據便簽上的要求借助已知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問題。如“一支鉛筆和一個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錢?”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對選擇的物品價格進行計算。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是他們主動遷移所學,進行數學計算的過程。如此,使學生們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加深了對人民幣以及加減法的認知,同時也鍛煉了數學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巧妙提問有利于推動學生有效學習數學。所以,在實施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結合教學需要,巧妙地提出問題,調動學生探究興趣,驅動學生多樣探究,引導學生應用所學,借此使學生順其自然地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鍛煉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元琴.巧設數學課堂——論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J].中華少年,2019(30):68.
[2]李娟.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9(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