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鳳
摘要:圖形所蘊含的信息量遠比語言要豐富的多,也更直觀。它能把無形的東西有形化,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尺子里的“形”——三角形的“邊”。尺子里的“數”——第三邊的長度。利用“數形”之變,解決問題。
關鍵詞:數形;運用
引言:小學生對所觀察到圖形有直觀感覺,也有對圖形的先天判斷和感悟能力。在以往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圖形的認知和判斷能力、用圖形的能力。提升學生運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圖感能力的增強是思維能力的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表現:1.在比較中驗證猜想,分析圖形中的數據。2.在交流中提煉總結,理解圖形中的數學語言。
一、尺子里的“形”——三角形的“邊”
每個學生腦海中都有“三角形”的圖象,在生活經驗的作用下,學生都能輕松地拼出一個三角形。學生在第一次操作中形成感知,引發猜想:是不是任意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呢?學生通過再次充分試驗、操作,發現有時三根小棒可以圍成三角形,有時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學生全體參與,利用電子書包的拍照上傳功能,對比展示每個學生上傳的圖片,全面了解每個學生對圖形認知程度。在操作中體驗感知,了解每個學生對圖形的初認知。
二、尺子里的“數”——第三邊的長度
(一)在比較中驗證猜想,分析圖形中的數據。
首先,通過圍三角形,尋找數據間的關系。然后,學生通過觀察、拼擺、測量、記錄數據,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比較、討論,從中積累一定的幾何知識體驗,在操作體驗中逐步發展空間觀念。在交流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表達,提煉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由于教師憑借經驗主觀分析數據,這樣不夠全面、不夠具體。“喬布斯之問——為什么it改變了幾乎所有領域,卻唯獨對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1]如今,電子書包課能對課堂生成的靈動的數據進行全面精準的分析,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形成過程性的學習評價,將課堂提升為師生同構共生的智慧課堂。
【教學片段】探索性質“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學生雖然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條邊圍成的,但三角形“邊”的研究卻是學生首次接觸,要讓學生從抽象的幾何圖形中得出三角形三邊的關系這個結論,并加以運用,并非易事。因此,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圍繞“三條線段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猜想,動手操作驗證,發現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再次由學生找出原因,接著重點研究“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通過提出猜想、操作驗證,得出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圖1至圖4。
通過、動手調整、直觀觀察數形的變化,調整到位后確定8cm和2cm時圍不成三角形。數形結合的巧妙運用,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數學真好玩。
(二)在交流中提煉總結,理解圖形中的數學語言。
小學生的數學語言經常是零散、瑣碎的。在掌握、理解某個數學知識時,剛開始可能只停留在某個層次,是不完善的,甚至是片面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精心“組織”,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將學生的數學語言進行交流、補充、融匯,最終形成完整化、系統化的數學語言。
【教學片段】利用“圖形”推理“已知兩邊的長度,確定第三條邊的取值范圍。”小明用三根紙條圍一個三角形,第一根長3厘米,第二根長5厘米,第三根可以是多少厘米?(取整厘米數)
此題的難度在哪里?首先是因為問題本身比較抽象。利用“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結論,解決這道題又當如何呢?學生自然會據此寫出三個不等式(設第三邊長度為x厘米):①3+?x>5 ②5+?x>3 ③3+5>?x
符合數學知識的演進邏輯,遵循了“由繁至簡"的認識規律,但因為學生此時尚不具備“用字母表示數”“解不等式”等知識基礎,這就使得這種處理方法天然地帶有這樣的尷尬——合“理”而不據“實”。“短邊”和“長邊”的區分并不是絕對的,而是在具體的情境中相對而論的。如在“三條邊長度確定”這樣的情境中,“短邊”和“長邊”固定,區分容易。而在“有長度未知的邊”這樣的情境中,“短邊”和“長邊”則是相對的。已知兩邊中的長邊會隨未知邊長度的變化由“長邊”變為“短邊”,而未知邊則由“短邊”變為“長邊”,這樣的變化往往讓思考能力稍差的學生感到困惑。最終也只能靠機械記住“兩邊之差<第三邊<兩邊之和”這一結論進行解題,一旦忘記便束手無策。由此可知,“兩短邊之和大于長邊”這一結論確有局限,表現在界定“短邊”和“長邊”的情境性。然而,圖1和圖6中直尺上的數據就能清楚的表達出兩個極值為8和2,進而確定第三條邊的取值范圍。在電子書包的后臺對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在糾錯的過程中理解并建立模型,數形結合深入學生內心,培養了學生的圖感。
三、利用“數形”之變,解決問題。
一節數學課,最直接有效的評價方式就是通過練習得到的反饋。而學生之間參差不齊,為了能兼顧全班學生的整體水平。在練習設計上要采用層層深入的原則,學生要自主地建構策略性知識。“數形結合”在習題中最大效度地發揮作用。
【教學片段】利用“數據”判斷“已知長度的三條線段是否能圍成三角形”
3cm ,6cm,10cm
因為3+10>6;6+10>3;3+6<10,所以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學片段】利用“圖感”解決實際問題。
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將實際問題轉化成三角形三邊關系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使學生發現: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并不需要寫出三個不等式,而只需寫出一個不等式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杜威認為人類沒有與生俱來的智慧,它是在后天的教育和實踐中生成與生長的,教育的本質就在于發掘人的潛能,促進智慧的生成與生長。[2]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正因為課堂給了學生自主建構的時間和空間,才有了生成,才有了學習的激情。
一把尺子引發的“數形”變化下的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確定圖形的存在性和圖形具有的性質,使數形緊密結合,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對不同類型三角形都具有的共性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喬布斯,史蒂夫喬布斯傳[M].
[2]美,喬納森.伯格曼,翻轉課堂與深度學習[J].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8.